2023清明節教案 篇1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談話:同學們,你們了解我國的傳統節日嗎?說一說你了解的傳統節日有哪些?介紹你最感興趣的一個傳統節日嗎?
2、小結:中華傳統節日,是我們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傳統節日得形成過程,是一個民族或國家得“歷史文化長期積淀凝聚的過程”。中華傳統節日,是從遠古先民時期發展而來,從這些傳承至今的節日里,清晰地記錄著中華民族的“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語文化內容”。自20__年起,國家法定節假日中,新加了清明、端午、中秋三個傳統節日。
3、激趣導入:清明節是中國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最適合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歷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的習俗。自古至今許多文人以晴明為話題寫下了許多詩詞和文章,這節課我們來學習唐代作家杜牧的.《清明》。(板書課題:《清明》)學生齊讀課題。
4、了解作者:請學生介紹作者杜牧,教師適時點撥。
杜牧,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是唐代杰出的詩人、散文家。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詩歌以七言絕句著稱,內容以詠史抒懷為主,其詩英發俊爽,多切經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頗高。杜牧人稱“小杜”,以別于杜甫,“大杜”。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
二、初讀課文,探究初成。
1、自由誦讀,讀準字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