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況調查報告范文 篇1
8月上旬,我們深入到**縣**鄉,通過進村入戶、實地查看和走訪座談等方式對**鄉人畜飲水情況進行了調研,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鄉因地制宜、多措并舉解決人畜飲水問題,飲水困難得到初步緩解。
去年入冬以來,**縣**鄉遭遇特大旱災,人畜飲水出現嚴重困難。市領導在**鄉調研時了解到這一情況,叮囑**縣和**鄉,要高度重視群眾的飲水問題,把它作為踐行群眾路線的重要工作迅速抓好落實。按照市領導的要求,**鄉立即派出鄉村干部82人,分赴全鄉68個村民小組、3942戶村民家中對群眾飲水狀況進行了調查,全面摸清了全鄉用水和水源分布情況,并廣泛征求干部群眾和相關部門的意見建議,研究制定解決辦法。該鄉按照“政府牽頭、群眾參與,摸清底子、突出重點,因地制宜、分類定策,團結互助、共度難關”的思路,在省、市、縣有關部門的幫助下,采取宜建則建、宜送則送等方式,共投入105萬元,在飲水困難的瓦房溝村1組、7組建成集中供水工程一處,在瓦房溝村5組建成大型取水點一個,在卸甲坡村6、7、8組建成供水工程一個,在田坑村3組、八道河村2組分別設立臨時取水點一個,對神霧嶺村供水管道進行了優化。同時對離水源地較遠的村組,縣城管局、縣消防大隊以及鄉村運水車隊送水57車次;對留守老人等特殊群體,通過干部包聯、鄰里結對等辦法解決用水困難。特別是入夏以來,**鄉連降小到中雨,旱情得以緩解,人畜飲水困難也暫時得到緩解。
二、受客觀制約,**鄉群眾飲水困難仍然存在,形勢依然嚴峻,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任重而道遠。
**鄉有13個行政村,68個村民小組,12284人,調研中了解到,該鄉目前人畜飲水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一是自來水入戶且能夠保證正常供水的有16個村民小組、4000余人,這部分人主要集中在**鄉政府所在地河村、扶貧搬遷安置點及居住地有穩定水源的農戶。二是有自來水供應,但水源水量小,只能間斷供水的有15個村民小組、2600人。三是自來水沒有入戶,但水源地相對較近,取水不超過500米,主要靠人工挑水的有17個村民小組、3200人。四是居住分散且距水源地較遠,生活用水主要靠肩挑背擔車拉,供水十分困難的有20個村民小組、2500人。例如卸甲坡村4、5、6組,大部分農戶不通公路,村民只能挑水,最遠要到8里外挑水,半天只能挑2趟。在調研中,我們遇到該村65歲的和妻子(聾啞人)在烈日下,用兩輪車艱難地拉著兩壺水,往來一次要一個半小時。五是由于年老體弱,自己不能挑水擔水,主要靠別人送水或買水吃的孤寡老人或留守老人有1600多人。調研中了解到,卸甲坡村有的村民買一壺50斤的水要5元錢,還只夠用一天,一個月光水費就要100多元。六是雖然自來水入戶,但由于引水管道腐化損壞或凈化消毒不夠、飲水存在安全隱患的有3000多人(與第一類有重復)。這部分人主要集中在**鄉中心集鎮,由于集鎮的快速發展,現有水廠已經不能滿足需要,村民只能飲用經過一級過濾受過污染的河水,縣衛生監督部門多次檢驗均不合格,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