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江闖灘的導游詞范文 篇1
悠悠武陵山脈深處,有一條綠色的生命之河,掙扎著,咆哮著,不屈的向往著山外的世界,千萬年來,她滋潤著兩岸的樹木、山林,更養育了一個傳奇的民族。這條河,就是清江,這個民族,就是土家族。
相傳為巴人后裔的土家族,世世代代在清江流域生活,與清江息息相連。他們在這里發源,在這里成長,在這里繁榮……放排工人口中的船工號子,喊出的是清江遠古的吶喊;伐鼓踏歌的撒爾何,隱藏著土家生命的奧秘。而今,生活在水泥森林中的我們,已無法從放排工人或撒爾何歌者的聲線中追尋清江的壯麗,幸有清江闖灘,尚可追思往日班駁。
清江闖灘風景區地處恩施,位于八百里清江的中上游,全長38.5公里,途中共有灘位48道,號稱"清江河水彎連彎,九步不離一個灘;彎彎急,灘灘險,個個都是鬼門關。"初聽此言,心中難免有些發怵,望望似乎結實的橡皮艇,厚實的救生衣,倒也逐漸安下心來。
小船兒悠悠,蕩進了清江。即使是在城市之中,她也沒有受到任何的影響,在許多名山大川被相繼污染的今天,這城市中的一彎綠水不能不說是個令人驚喜的例外。從海拔一千四百余米的齊岳山發源,再流經利川、恩施、建始、巴東、長陽,最后從枝城把自己融入長江母親的懷抱,一路行來四百二十三公里,卻不見她風塵仆仆的憔悴,依然是那抹深山中生命般的綠,身后留下的峽谷伏流,無一不是精美的畫卷,于是有了"八百里清江,八百里畫廊八百里歌"的說法。
與川江一樣,清江上也有粗曠豪邁的船工號子,這是一代代放排工人在清江長期的拼搏中留下的,想當年他們放排送貨,上至利川,下至宜昌,迢迢八百里清江中,回響過多少壯烈的歌聲,而今留下的,除了這船工號子,還有就是那一個個至今讓人向往的險灘:伏三跳、犀牛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