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顆鉆石教學反思 篇1
七顆鉆石教學反思
《七顆鉆石》是人教版新課標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五組的第三篇課文,描述了地球上發生了大旱災,許多人和動物都焦渴而死,一個小姑娘抱著水罐出門為生病的母親找水,愛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發生著神奇的變化。列夫•托爾斯泰的這個短短的童話故事,寄寓著作者的道德期盼和某種社會理想,無私廣博的愛能帶來意想不到的奇跡,愛心能為世界創造美好的未來;愛心是永恒的,它像星星一樣晶瑩閃爍,普照人間。
我讀《七顆鉆石》這篇文章的第一感覺是,這里能找到許多“大愛”,所以我個人認為這是一篇“愛的集中”文。所以,引領學生反復閱讀,層層思考,悟出一點一波三折之美,感受趣的存在之后,應該把學生引到這種愛之中。
一是小姑娘對母親的愛,這個愛學生可以一下子抓到,讀一天夜里,一個小姑娘拿著水罐走出家門,為她生病的母親去找水。小姑娘哪兒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草地上睡著了。這兩句話,要一字字地讀,要一個字一個字走進孩子的心靈。小姑娘得到水后,“喜出望外,真想喝個夠,但一想起病中的媽媽,就趕緊抱著水罐往家跑去。”“一……就……”那種愛也能在讀中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