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學會分析緯度位置對氣候的影響。
2.了解地球運動對氣候的影響。
3.培養讀圖、填圖、析圖、繪圖的能力,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并能靈活運用。
[二]過程與方法
創設情境,目標問題化,通過教師啟發,引導學生獨立思考,運用讀圖分析法、討論法、歸納法,解決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達到教學目標。
[三]德育目標
1.培養學生學科學、用科學、愛科學的探索精神。
2.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樹立氣候變化的全球觀念及關心環境從我做起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二、教學重點
地球運動對氣候的影響
三、教學難點
緯度位置對氣候的影響
四、教具準備
板圖、課本插圖、地球儀、手電筒
五、教學課時
第一課時
六、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通過前面兩節課的學習,我們了解了世界各地氣溫與降水的千差萬別。那么大家是否考慮過,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這些差別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
第四節 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板書)
一、地球的形狀與氣候(板書)
1.請同學們回顧一下:從早晨到中午再到晚上,感受到的氣溫的變化是怎樣?(早晨冷、中午熱、晚上冷)
2.設問:為什么早晨、晚上冷,中午熱呢?(早晨、晚上和中午太陽的照射角度不同)
3.用手電筒從不同的角度照射墻壁:先直射,后斜射,引導學生觀察墻壁上光線明亮程度的不同。問:觀察到了什么現象?
(墻面上光照明暗程度不同:直射時光束明亮而集中,斜射時光束分散而暗淡)
4.有誰觀察到或能解釋是什么原因造成這樣的差異?(手電筒照射的角度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