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一本厚厚的大書,等待著人們親手去書寫,也等待著人們細細去閱讀、去品味。
——題記
人生這本書可能不像小說那樣情節跌宕起伏,也不像散文那樣優美深刻,不像詩歌那樣抽象晦澀,它的內容只是些平凡的人和事,甚至平淡得如一杯白開水。但只要你細細品讀,這杯“白開水”會變成一杯香醇的美酒,令人回味無窮。
品讀人生,要先學會品讀他人。人生中的每一位朋友,師長,甚至是每一位過客,都能給我們有益的啟迪。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焉。”每個人身上都有不同的優點,值得我們學習,于是,孔子從師于不同的學者,如剡子,萇弘等,甚至從兩小兒辯日小事中了解到看問題角度不同所得的答案也不同的道理。曹懷東、朱熹平兩位教授從前人的研究中獲得啟發,最終證明了“世界七大難題”之一的龐加萊猜想。只要善于品讀,每個人都能給人啟迪,哪怕是廣場上賣唱的乞丐,也能讓人感受到他對生活的樂觀和對生活的熱愛。品讀他人,是一種溝通是一種學習。
品讀人生,要學會品讀失敗和痛苦。愛迪生品讀那一千多次失敗,最終成功地發明電燈;越王勾踐品讀喪國的失敗與苦澀,臥薪嘗膽,一舉滅吳,一雪前辱;蘭斯?阿姆斯特朗品讀癌癥的痛苦,卻變得更加堅強,不僅戰勝了病魔更回到了深愛的自行車賽場。失敗與痛苦是一種磨礪,一種考驗,讓真金在火煉中煥發光彩,讓鳳凰在浴火中涅盤。品讀失敗與痛苦,不僅是品讀失敗的教訓,更是一種敢于面對的勇氣。品讀失敗與痛苦,是一種面對是一種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