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行路難》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理解詩歌的思想內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2、學會詩歌鑒賞的一般步驟
能力目標:
1、學習以意逆志,知人論世的詩歌鑒賞方法,提高詩歌鑒賞的能力
2、學會比較閱讀,積累一定量的詩歌
3、能分析文中“比興”的用法和作用
情感目標:
1、引導學生認識懷才不遇者的不幸,珍惜人盡其才的大好時代
2、培養學生對中國古典詩歌的熱愛
【教學重點】對詩歌的反復誦讀和聯想比較
【教學難點】對鑒賞詩歌的學習方法理解性地掌握,并學以致用
【教學方法】誦讀法,討論法
【課前準備】學生預習;搜集一些懷才不遇的文人的詩詞。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
1、交流有關“人生之路”的感想,談一談自己對“人生之路”的理解和感受。
人生之路難行,無才難行,有才亦難行。
2、提出課題,坦陳本詩難學,但必須知難而上。
本詩是一首成人詩,同學們可能難以感受。
3、提出問題:試結合之前一定量的詩歌學習,歸納鑒賞詩歌的一般步驟。
明確:1、讀懂大意;2、知人論詩;3、領悟情感;4、賞析技巧
一、讀懂大意
要求:明確體裁、讀準字音、把握節奏
1、讀懂大意之體裁:聯想比較學過的詩歌體裁和樂府古詩
《行路難》是樂府雜曲,本為漢代歌謠,晉人袁山松改變其音調,創制新詞,流行一時。鮑照《擬行路難》共十八首,歌詠人生的種種憂患,寄寓悲憤。本文是第四首。
2、讀懂大意之讀音、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