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第一款情感機器人問世,微笑著向大家問好。我們彷徨,我們惶恐,人工智能難道真會產生意識、擁有感情?我彷徨,我惶恐,我們有多久沒有帶著微笑,向身邊所有人問好了呢?
千百年前,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摘了烏紗帽,便向那云無心出岫,鳥倦飛知還的日子而去了。舍棄官位俸祿,他卻說“覺今是而昨非”。然則成就一番大業并無不可,一統天下、名垂青史,卻被戌卒叫、函谷舉、付之一炬。那自以為子孫萬代的千秋功業,敗給了貪得無厭與勞民傷財,敗給了一心倚萬丈山、憑千尺淵的固若金湯,敗給了向最終目標進發的手段——罔顧后果,不兼仁愛,秦始皇即是最典型的例子。
這是自私與功利的苦果,猶如軍閥混戰的動蕩年代,和生活在霧霾籠罩下的我們,都聽不見心中澎湃的吶喊: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中世紀這樣灰暗的時代,壓抑的人性在宗教面前失去了光彩。人失去人性,就成了神的奴隸。人尋回人性,才能使但丁吟誦真正屬于人類的《神曲》,才能讓達芬奇描繪“神奴役人”的最后的晚餐,開啟人類的新紀元——我們充滿感情,我們大聲吶喊:“自由!獨立!不屈的靈魂!”如同魯迅一般,四處奔走,將困于鐵盒中的人性喚醒。而如今,又走到了某個重要的拐點,不是機器像人,而是人像機器。
失去價值觀,喪失同情心,口中咀嚼的是人血饅頭,睜開眼又是吃人的社會。但表面上又看不出來:科技發達,制度完善,人間祥和美好,宛如傳說中的烏托邦。按部就班,行尸走肉,能用牛頓力學解出所有考題,但卻解不出可以推翻它的相對論。這是高速發展的停滯不前,是我們即將可能面對的未來。這種停滯不前會滋生出許許多多的病毒細菌,從法律的漏洞鉆進鉆出,大口吞噬肉體與靈魂。有了富人區的歌舞升平,誰會去在乎旁邊的貧民窟?誰又會在意不論高低貴賤的人們心中的吶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