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的調查報告 篇1
民俗文化,是指民間民眾的風俗生活文化的統稱。也泛指一個國家、民族、地區中集居的民眾所創造、共享、傳承的風俗生活習慣。而中國,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大國,擁有博大且渾厚的文化。因此,從古至今就流傳下不少傳統節日,像: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等。身為炎黃子孫的我們深感自豪,這些傳統節日牽動著我們的心,激勵我們對此進行深入的了解與分析。值此清明之際,我們小組開展了有關重陽節的一些調查。
一、調查目的:
1、讓學生了解重陽節的來歷和習俗及民族文化含義
2、了解當前我校學生對重陽節的了解程度、態度
3、培養對老人的敬老之情,弘揚敬老愛幼的優良傳統文化。
二、調查對象及方法:
1、對象:東華理工大學撫州校區部分學生
2、調查方法:
①上網查閱重陽節相關資
②采用問卷調查方法調查。向所取得的樣本中的個體發放《重陽節問卷調查》
三、調查結果分析及收獲與反思
120世紀80年代開始,我國一些地方把夏歷九月初九定為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中國政府在19xx年將每年的這一天定為“老人節”、“敬老節”。從調查結果顯示,對于重陽節這個傳統的中國節日,當代大學生都知道它是農歷九月九日,可是對于它的歷史及發展過程的卻不太了解,對于這種小節日關注度不夠,不像對春節,元宵節,中秋節,端午節一樣重視。對于重陽節日的一些風俗習慣,如登高,賞菊,插茱萸或是別稱敬老節或是它的針對群體老年人等知識,學生們就更是不懂。看來,重陽節在社會群體中,至少可說在大學生中重視程度很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