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的認識》教學設計 篇1
教學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數學》三年級上冊第60頁:秒的認識。
教學目標:
1、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秒針和時間單位“秒”,知道1分=60秒
2、體驗1秒、1分鐘各有多長;初步建立1分、1秒的時間觀念。
教學重點(難點):建立1秒、1分的時間觀念。
教具準備:配套多媒體課件。
錄象片段1:2005年春節晚會,具體內容:從11:59開始到12:00之間的錄象。
錄象片段2:火箭發射。具體內容:從喊“5、4、3、2、1、0”到火箭騰空。
課題噴繪,內容:秒的認識.
學具準備:一個皮球、2根跳繩、兩本語文書、一張a4紙
教學過程:
一、了解起點,認識時間單位“秒”提示特寫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操作說明問好 同學們好!電視機前的同學們,你們好!老師好! 揭題 春節晚會倒記時錄象。教師邊板書“秒”邊說:“今天我們來學習比“分”更小的時間單位——秒,秒是用來計量更短的時間。下面請看大屏幕。(播放錄象)師:小朋友,看到了什么?(從11:59:40播到11:59:48畫面)師:電視機前的小朋友,新年的鐘聲就要敲響了,我們一起來倒記時吧!(繼續播放錄象) 師:剛才我們大家是一秒一秒的數,數了十秒,新年鐘聲就敲響了。 生:春節晚會。 生跟著畫面興奮的數:10、9、8、7、6、5、4、3、2、1、0。 鐘表大世界 認識秒針課件:有各種各樣的鐘表。 課件:秒針走一圈。每走一小格,鐘面上相應的扇形變成藍色。 課件再次演示秒針走一圈, 板書 :1分=60秒師:瞧!老師還帶來各種各樣的鐘表,你們有沒有見過?你知道有哪些鐘表可以讀出“秒”呢?師:知道電子表上的時間嗎?讀一讀。師:還有嗎? 師:這些鐘表都有3根針,你們都認識嗎?(教師指著不同的針。讓學生出名稱)師:時針、分針我們早已認識,秒針有什么特點呢?師:電視機前的小朋友,你知道秒針是怎樣表示時間的呢? 師:下面就跟著秒針的轉動,1秒1秒的數。電視機前的小朋友,準備好了嗎?師:秒針走了一圈,是幾秒?師:秒針走一圈就是60秒,觀察一下,分針是怎么走的?(課件演示)師帶著學生說:分針走過一格就是1分鐘,秒針走過一圈就是60秒,這就說明1分剛好等于60秒。教師板書:分針1小格 秒針1圈 1分 = 60秒師:我們一起來讀一讀。生(邊指邊說):電子表。 生(邊指邊說):秒表。學生還會指著有秒針的鐘。生:時針、分針、秒針。 生:最長、最細,走得最快。生:秒針走1小格是1秒,走一大格是5秒。學生齊數1—60。 生:60秒。學生靜靜地觀察,同時也是體會1分鐘有多長。觀察后學生回答:秒針走一圈,分針走了1小格。 生(齊):1分=60秒 如果學生不知道名稱,教師可以直接告訴,如:秒表。 機外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