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特長班的教學已經進行兩個星期了,對孩子們的繪畫水平有了大致了解。一個多星期的配教時間,在繪畫教學方面成長不少,感受頗多。
熊老師的美術教學開始以欣賞為主,給孩子們提供多種繪畫技巧,例如利用各種線條讓幼兒畫小魚、蝸牛、蜘蛛等,讓幼兒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而孩子們的想象力也是驚人的,總能給我們始料未及的答案。一次孫嘉翔小朋友把他畫好的蝸牛拿給我看,我發現旁邊一只小小的蝸牛沒有涂顏色,于是就問他為什么,結果他說:我的這只蝸牛脫了衣服在睡覺呢!姚嘉龍小朋友在一次繪畫中寫了幾個奇怪的文字,我問他那是什么,他說:這是進入我qq的網址!孩子能把現實生活中的東西與他們的繪畫相結合,是一個很不錯的提升。
兩個星期的美術班帶下來,總覺得每一節課都像在“打戰”一樣,顧得了這頭顧不了那頭!只要一不小心,孩子們就畫的“不成樣子”,總覺得他們在“鬼畫葫”。 事后想想,那是因為我站到了孩子的前面,以成人的眼觀去看待孩子的作品,沒有理解孩子,沒有針對不同水平的孩子用恰當的啟迪方式促進孩子在無限、開闊的天空中自由地發展。
當然,課后我也跟熊老師總結了一下我們這兩個星期下來的成果,同時也交流了自己的想法,熊老師也感覺大部分幼兒還處在“涂鴉期”,握筆畫畫的能力較差,甚至有的孩子還不會握筆畫畫。通過觀察發展,我們幼兒園在讓幼兒動手畫這一塊還比較薄弱,幼兒園的教材大多偏向剪貼一類,所以我覺得我們應加強這一方面的訓練,希望在給孩子提供廣闊的自由發展空間的同時,注重繪畫技巧的掌握。
美術班教學方思
大班美術:班級塑像
內容與要求:
1、 初步嘗試運用各種點、線、面來表現班級人物的各種形態。
2、 大膽想象、創作人物動作及表情,體驗繪畫班級人物的樂趣。
活動準備:
1、 事先拍好的班級幼兒各種形態照片。
2、 鉛畫紙、蠟筆、勾線筆
3、 范例畫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導入語:上次做了一個《誰是木頭人》的游戲,老師把你們的動作都拍下來了,讓我們來看看。(教師播放照片)。
2、關鍵提問:你看到了你的好朋友都在做怎么樣的動作?什么樣的表情?
小結:班級小朋友的動作是各種各樣的,手和腳部位做的動作都不一樣,表情也是各種各樣的。
二、欣賞討論:
1、關鍵提問:(出示示范畫)我們來看看這些小人和我們平時畫的小人有什么不一樣?(引導幼兒對五官、身體等進行觀察。)
小結:原來我們可以用不同的點、線、面來表現人物,對人物進行裝飾。我們可以用折線來畫人物的外型,用弧線來畫人的眼睛、斜線來畫身體等等。
2、關鍵提問:畫面上的三個小人還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小結:原來小人的表情也不同,有大笑的、有微笑的、也有難過的、哭泣的,我們的表情真豐富。
三、教師示范:
引導語:我們今天就要用線描的方法畫一畫班級里的同伴,他們的動作要不一樣,表情也要不一樣哦!
繪畫步驟:
1、 先畫最大的小人,因為他站在最前面。每個小朋友畫3個小人,有近有遠,注意近大遠小。
2、 添畫小人不同的表情。腦袋圓圓畫中間,劉海長長占一半,畫上(高興、難過……)的表情,別忘耳朵在兩邊。
美術教案模板集合(通用16篇)
美術教案模板集合 篇1
教學目標:
1、通過對面具藝術的欣賞,有表情的面具了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面具文化、娛樂方式和審美情趣。培養學生豐富的情感表達方式和審美眼光,從認識面具的演變、發展過程,使學生了解面具在人類社會發展中的角色,從祖國和世界多元美術文化等多角度認識面具藝術,有表情的面具從而進一步了解面具的文化內涵。蘇教版美術教案
2、通過對面具藝術的欣賞,了解、分析面具的設計方法、造型特點、色彩內涵和制作技法,了解面具在表現人物表情特征和性格特點上常用的夸張的方法。培養學生的美術文化的感知能力。
3、了解和掌握紙和廢舊材料制作面具的方法。選用恰當的材料,運用剪、刻、粘貼、彩繪等技法,設計制作平面或立體的面具。可以單獨完成作品,也可以與同學進行合作,鍛煉動手能力,提高審美眼光,培養互助精神。蘇教版美術教案
教學重點:
1、了解面具的由來和演變發展的過程,了解不同國家、地域、民族對面具的不同理解。
2、了解面具的造型特點及表現形式和方法。
3、了解古代和現代面具的功能和作用。
教學難點:
巧妙利用材料設計出具有新意、有藝術效果的、獨特并符合表演角色性格特征的面具。
教學方法:
教學媒體:圖片,范作蘇教版美術教案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絕技變臉圖片導入
二、新授
1、構思臉型并剪好外形;
2、量出眼孔的位置,并剪出來;
3、選擇適合的材料表現表情;
4、如何使各部位立體;
關于美術教案范文合集(通用13篇)
關于美術教案范文合集 篇1
一、引入
紙是人類的好朋友,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東西,如(讓學生回答):書、本、報紙、掛歷等。
提問:造紙對環境有影響嗎?有什么樣的影響?
為了了解造紙業對環境污染的危害,讓我們先來看一下現代人是如何造紙的:
二、紙的制作過程及其過程中對環境的影響
1、紙的發明:西漢蔡倫
步驟:(1)。一是將砍伐來的植物,比如麻類物:樹皮、麻頭、舊布、漁網等,用水浸泡,剝其皮,再用刀剁碎,放在鍋里煮,待晾涼后再行浸泡、腳踩,用棍棒攪拌,使其纖維變碎、變細。
(2)。二是摻入輔料,制成紙漿。
(3)。三是用抄紙器(竹簾之類)進行抄撈、晾干,即可制成為紙。
2、現代造紙
造紙的原材料主要是植物纖維,如木材
制漿:在原料中加入一些化學藥品等進行蒸煮;或者將原料直接用機械打碎、研磨;然后洗滌,去除不必要成分,保留纖維,制成漿料;再加入藥劑進行漂白。造紙:把漿料用網格撈起,脫水壓榨干燥,最后整理城紙。
3、造紙對環境的影響
造紙的環境污染與危害:
首先,樹木被大量砍伐
另外,造紙工業排放的一些固體廢物如腐爛漿料、漿渣、樹皮、碎木片、草根、煤灰渣等,占用場地,發酵變質,放出臭氣,下雨時還會流出毒臭水,污染地面和地下水源。生產過程中鍋爐燃煤產生的廢氣和煙塵及機械的噪聲也影響工作人員和附近居民的健康。
造紙工業是世界上六大污染工業之一。
三、我們該怎么做
保護環境從我做起,我能做什么呢?
關于美術教案范文集合(精選14篇)
關于美術教案范文集合 篇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認識立體造型和立體構成與立體圖形創作軟件基本創作特點。
2、過程與方法:學會運用電腦繪畫軟件、圖像處理軟件與立體圖形創作軟件的有機結合。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鍛煉和培養學生豐富的空間想象能力和創造。
重點:充分認識和理解立體造型和立體構成特點的基礎上,嘗試如何巧妙地運用立體圖形創作軟件的特點為已有的平面創作增添光彩
難點:對空間立體概念的認識,對立體圖形創作軟件的合理使用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使用特別的教室來上美術課,高興么?讓我們在愉悅中學習吧。
二、新授
講述課前的預習構思
1、結合過去所學內容,介紹立體造型和立體構成的特點以及基本的表現方法
2、講解立體圖形創作軟件的基本應用方法,介紹3DMAX的基本界面。
(1)認識工作區。
(2)認識工作欄中的選擇、移動、旋轉、縮放、渲染等工具。
(3)命令面板。
(4)結合工具欄中的工具,將創作的文本或模型在不同試圖中轉換位置或變換角度。
(5)將調整好的圖形在透視圖力渲染成JPEG格式的圖片。
三、課堂練習
根據學生自己的創意,運用所學方法,完善自己的畫面,展示作品。
四、
關于美術教案范文集合 篇2授課時間: 總第課時
第一課 色彩的明度漸變
主備人:朱杰
學習目的:
1、認識領域:鞏固色相、色彩、明度三要素等色彩知識,了解明度、純度的概 念和明度漸變的調配方法。
初一上學期美術教案(精選2篇)
初一上學期美術教案 篇1
第一課 美術概說 課型:單一型
1.教學方法:講解,2.欣賞
3.教學目的:
(1)通過教學,使學生基本懂得美術的概念。
(2)通過各種圖畫的展示和講解,使學生了解美術的分類,并理解繪畫,雕塑,工藝美術、建筑藝術和現代設計的概念和分類。
4.教學難點 、重點:
難點:美術的作用。
重點:繪畫的分類。
教學過程 :
一)組織教學:
師生問好
二)導入 新課
同學們,今天這堂課是美術課,那么到底什么是美術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共同來初略討論學習的問題--美術概說(板書課題)
三)新授:
美術的概念:
展示小型雕塑一個,繪畫作品一幅。講解美術的概念,著重強調“物質材料”、“造型手段”、“空間”、“審美價值”。
、美術的分類
繪畫、雕塑、工藝美術、建筑藝術、現代設計
、繪畫:使用筆、刀等工具,墨、顏料等材料,在紙、紡織品、木板、墻壁等平面上,通過構圖、造型和設色等表現手段,創造藝術形象。(繪畫的分類略加講解。)
展示作品或圖片資料若干,(由于缺乏美術教學掛圖及相關的幻燈片,所以應找些較大的圖片,如單幅單頁畫、掛歷中的畫頁等,同時應選用較成熟的藝術家的作品。另外,展示一部分自己的原作,如《女同學頭像》、《臨“太陽很足的晌午”》、《藏族婦人》,以增強學生的實際感受,使學生感到老師是一位名符其實的老師。講解繪畫的概念,同時強調繪畫的作用:反映社會生活,表達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