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兒時起,媽媽就是我們作文中重要的寫作素材,她時而長發飄飄,時而短發齊腰,時而溫柔似水,時而嚴厲如詩,時而勤勞能干,任勞任怨……可這似乎僅僅是我們腦海中媽媽的模樣,是課文中,電視里,生活中無數個“媽媽”拼接在一起的樣子。我們真的用心記錄過媽媽嗎?
我和媽媽一直感情甚好,可謂無話不談。她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依靠。在我的意識里,媽媽一直都會在那里,不老、不死、不生、不滅。直到昨天,爸爸告訴我,媽媽住院了,是肺部炎癥。當時的我很懵,但又抱著一絲僥幸,覺得應該沒有什么大問題,畢竟媽媽在我面前總是堅強有力的。
“等媽媽出院了就來看你,安心學習。”
“好。”我回答得很不經意,但把那句話深深的記在了心里。
轉眼就是一星期,這七天就好似永遠。他們沒來,我慌了。我每天躺在床上,腦海里想著各種各樣不好的可能。這是我第一次這般擔心一個人,這也是我第一次這樣擔心媽媽。我意識到,媽媽不是鋼鐵俠,不可能永遠做我的大白,我要做的就是不讓她擔心。
我像往常一樣來到寢室,一個久違的背影映入眼簾。媽媽終于來了!這是我第一次看到這憨厚的背影感到如此溫暖,內心踏實,這是我第一次在喊“媽媽”前有著前所未有的緊張。媽媽轉頭的一瞬,我竟看見了她的衰老和疲倦。也許所有的孩子都是一瞬間長大的吧,我們都學會了心照不宣,用微笑化解所有的惴惴不安。
“你怎么才來呀,我想死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