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睡了》教學設計 篇1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以一個孩子的口吻敘述了午休時所見所聞所感,描述了一幅溫馨的畫面:在哄孩子午睡的時候,媽媽先睡著了。孩子靜靜地看著熟睡的媽媽,看得那么投入那么動情,表達了*之愛。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 會寫本課八個生字,會讀文中十六個生字。
2.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媽媽與孩子之間的愛。
過程與方法:
1. 通過朗讀來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中的情感。
2. 展開小組討論,說一說睡夢中的媽媽是怎樣的。
3. 引導學生動筆寫一寫,表達對媽媽的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深深感悟*之愛,感悟親情。
重難點分析:
●本課生詞較多,應該根據在不同層次的閱讀中適時加以理解。方法上要注意在學生自悟的基礎上進行自主交流或教師點撥。
●小學生的閱讀興趣往往容易激發而難以保持,教師要發揮主導作用,不斷強化學生的探究*,引導學生深入到讀文、識字。
課前準備: 課件、搜集有關于母愛的故事。
教學過程與設計說明:
第一課時
一、由實際生活導入新課。
1. 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愛我們的媽媽,你們觀察過自己的媽媽嗎?
2. 教師過渡: 有一位小朋友在媽媽睡著的時候,也仔細地看著他的媽媽,你們想不想聽我講講?今天我們一起走入《媽媽睡了》,去了解這個孩子和他的媽媽之間的故事。課件展示
3. 揭示課題,板書《媽媽睡了》。 我們應該怎樣讀這個題目呢?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隨文識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