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報歌》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通過學唱歌曲培養學生用輕快而有彈性的歌聲演唱《賣報歌》,幫助學生了解解放前報童的苦難生活,教育學生熱愛黨,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為祖國而努力學習。
2.了解相關的音樂小常識。
教學重、難點
1.學唱歌曲,唱好歌曲。
2.讓學生理解七個銅板就買兩份報的歷史意義,了解歌曲中父輩童年時代的生活。
教材分析
歌曲《賣報歌》是音樂家聶耳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創作的一首膾炙人口的兒童歌曲,2/4拍,四樂句組成的一段體,五聲F宮調式。
《賣報歌》曲調明快、流暢,并以樸實生動的語言、辛辣詼諧的筆調,深刻地描述了舊社會報童的苦難生活以及他們對光明的渴望。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了解聶耳的故事。
教師講解聶耳《賣報歌》的故事。
2.聆聽歌曲《賣報歌》。
師:剛才我們一起了解了《賣報歌》的創作背景,這首歌曲究竟有多好聽呢?請同學們認真聆聽范唱,注意留意歌詞所表現的內容,邊聽邊思考:有什么不懂之處?
3.一起朗讀歌詞。教師講解歌詞大意。(出示《賣報歌》歌詞節奏譜)
講解后可以嘗試有節奏地念歌詞。
二、《賣報歌》歌曲學習
1.視唱旋律。
師:請同學們跟著老師一起逐句視唱一下歌曲的旋律。
在這一環節教學的時候,可以根據學生的基礎,采用唱名演唱或者帶母音哼唱的方法教學生視唱,但是同時要注意:速度放慢,邊唱邊劃拍子,以培養學生擊拍視唱的能力。
2.教唱歌詞。
這一環節建議在學生演唱旋律的基礎上,鼓勵學生直接把歌詞加入旋律中進行演唱,嘗試直接演唱歌曲,如有問題可以單獨解決。單獨解決問題的方法:可以利用小組合作、指名演唱的方式幫助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