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山的景色十分秀麗。那里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尤其是變幻無常的云霧,更給它增添了幾分神秘的色彩。在山上游覽,似乎隨手就能摸到飄來的云霧,漫步山道,常常會有一種騰云駕霧、飄飄欲仙的感覺。
廬山的云霧千姿百態。那些籠罩在山頭的云霧,像戴在山頂上的白色絨帽;那些纏繞在半山的云霧,又像是系在山腰的一條條玉帶。云霧彌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霧遮擋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廬山的景色十分秀麗。那里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尤其是變幻無常的云霧,更給它增添了幾分神秘的色彩。在山上游覽,似乎隨手就能摸到飄來的云霧,漫步山道,常常會有一種騰云駕霧、飄飄欲仙的感覺。
廬山的云霧千姿百態。那些籠罩在山頭的云霧,像戴在山頂上的白色絨帽;那些纏繞在半山的云霧,又像是系在山腰的一條條玉帶。云霧彌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霧遮擋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廬山云霧 人們一提到廬山,常把云霧連在一起。古人蘇軾的名句“不識廬山真面目”更使游客對廬山云霧產生了神秘感。
宋朝的一位詩人,曾在廬山大天池整整觀看云海100天!他對廬山愛如性命,自稱“云癡”,恨不得“餐云”、“眠云”,可想而知,廬山云霧是多么讓人心醉。
廬山云霧瞬息萬變,回味無窮。游客剛剛在九江看到的山間云,轉眼間變成了彌漫窗外的云霧了。霧來時,風起浪涌:霧去時,飄飄悠悠。霧濃時,好像帷幕遮住了萬般秀色:霧稀時,又好像輕紗給山川披上了一層飄逸的外衣。
同學們,你們去過廬山嗎?如果去過的話,廬山秀麗的風景一定給你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你是喜歡“花徑”還是“仙人洞”?我最喜歡廬山的云霧。也許你們聽了會發笑:云霧誰沒見過?不就是迷蒙蒙的一片嗎?
不,我所見得云霧別具一格,如夢似幻。
那天,我和爸爸媽媽來到廬山腳下,抬頭向上看,!真美!我感到眼前煥然一新:一座座山峰好似亭亭玉立的仙女,身穿翠綠的衣裙,輕盈窈窕,笑容滿面的迎接四面八方的游客們。
汽車拉著我們,在銀蛇般的山路上奔馳。到了半山腰,天突然變得黑黑的,是我想到了一首古詩“黑云壓城城欲摧”接著,細雨落下來了。司機用利雨器左右搖擺,忙個不停。我向窗外望去,發現天色開始朦朧起來,感覺就像廬山披上了一件白色的紗籠,真是“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這不,去江西旅游肯定得爬廬山,上三疊泉。你們知道。為什么廬山上的泉水叫三疊泉嗎?那是因為廬山上,泉水流下來。形成了三層瀑布,最低的是一疊泉,緊接著往上爬就是二疊泉,最高的,理所應當是三疊泉。
“嘟嘟!”大巴車啟動了,它正飛快地帶著我們行駛在前往廬山的路上。“哧——”目的地到了,大巴車停了下來,大家都紛紛下車,坐上觀光車,來到了廬山山腳下。望著高聳入云的半山腰,我不禁熱血沸騰,仿佛看見了自己抵達半山腰看見三疊泉的情景。“走嘍!”在大家的歡呼聲中,我們踏上了廬山的第一個臺階。
外公外婆以及媽媽正吃力地在我身后爬著,而我呢,像個胖猴子似的,“嗖嗖”幾下靈活地跳到了隊伍的最前面。其他人似乎絲毫沒有加速的意思,依然在后面自顧自、緩慢地走著,只有一個穿著花格子衣服阿姨在我前面邁著大步,于是我緊跟著她,來到了一疊泉。一面小型的瀑布展現在我面前,猶如一張白手帕,正擦洗著廬山的山壁,濺出的水珠滴到我全是汗的身上,讓我感覺頓時清涼了許多。但我一心想趕在其他人之前到達三疊泉,于是沒有細細體會這片刻的清涼,直接匆匆地走過了第一座橋。
過了一會兒,我跟阿姨又爬到了二疊泉,這時的我有點體力不支了,衣服也濕透了,于是我停了下來,站在二疊泉的橋上休息。“呼——”涼風朝我迎面吹來,被太陽曬得迷迷糊糊的頭腦也清醒了許多,望著飛流直下的二疊泉,我竟有點不想向上爬了,這可不行,要是再在這里站一會兒,我可能到時候爬去三疊泉的路就會費力無比了,得趕快離開這里。我心里想著,離開了這第二座橋。“呼哧,呼哧。”我的呼吸越來越急促,胸口悶得要命,這讓我不得不停在了第三座橋,你肯定以為我已經到終點——三疊泉了吧,一開始我也這么認為,可當我看見我面前是一條無名小溪是,我的心情頓時如同晴天霹靂,整個人一下子蔫了:三疊泉到底在哪里?到底還有多少路才能到達三疊泉?疑惑、失望、氣餒這幾種心情交雜在一起,讓我的信心煙消云散,原本奔跑的步子改成了拖,我就這樣拖著腳步,一個一個地登臺階,很快,原本所剩無幾的體力被消耗完了。這時,外婆追了上來,見我如此氣喘吁吁,又看旁邊有個亭子,就上前扶我到亭子下的坐凳坐下。過了好長時間,我終于恢復了過來,準備繼續向前拖,外婆卻說:“你不要像這樣緩慢地登著臺階,你可以走完一段臺階,來到緩坡時休息一下,走完一段臺階,來到緩坡時休息一下。”聽了外婆的建議后,我覺得這個方法挺好的,就照著外婆所說的,繼續向三疊泉前進。
夏日炎炎,正是上山避暑游玩的好時候。趁著暑假課還未開始,我和父親決定去廬山旅游。
坐了大半天的巴士,終于來到廬山腳下。上山前,導游給我們講了一個毛主席游廬山的典故。“當年毛主席第一次上廬山,陪同上山的人員告訴他,上廬山要轉四百個彎。主席說真有這么多嗎?陪同人員說具體多少也沒數過。主席第二次上山前特地帶了四盒火柴,每盒一百根。從開始上山遇到一個彎,就從火柴盒里抽出一根放在一旁,轉一個彎抽一根。一路上,主席一直沉默不語以抽火柴梗的方法統計廬山的彎道數。除了偶爾抽上一根煙。就在汽車快到終點時,主席手里的四盒火柴已經全抽完了,可汽車還是一連轉了幾個彎才停下。主席對身邊的陪同人員說‘你們報的廬山彎道數不對,我的四盒火柴都抽完了,還轉了幾個問道?’其中一個陪同人員說‘主席,你剛剛在車上共抽了四支煙用掉四根火柴,這算不算?’主席恍然大悟,大笑起來。”所以,主席在《七律·登廬山》中“一山飛峙大江邊,躍上蔥蘢四百旋”敢明確的用上這樣精確的詩句。
過了四百個彎道,我們要走過五座橋,到達廬山的最高峰就可以看到廬山瀑布的真正面目了。
可望著這陡峭的山道,我膽怯了,第一次爬這么高的山,走這么遠的路。父親鼓勵我要去勇敢的嘗試,挑戰自已。
我們踏著絲絲的云霧大步前進,在青石臺階上努力的向上攀登,輕松的走過了第一座橋、第二座橋。漸漸地,我們走到半山腰,我的體力隨之下降,我想退縮了,一屁股坐在路邊的石椅上不走了?啥叢粫r聽到從上面下來的人們對瀑布的贊美和父親的再次鼓勵,又來了勁。跟著父親繼續前進。
一個風和日麗、萬物更新的星期五,我們一家興沖沖地來到了廬山,想一睹廬山那壯麗、雄偉的風采。不出所料,廬山帶給了我深刻的印象。
那一天,我來到了廬山,只見一片山峰幾乎把廬山團團圍在中間,就像一群臣子圍著國王下跪。我十分激動,恨不得一下子飛起來,飛到廬山上去。終于,我不辭辛苦地爬過了一座山峰,來到了廬山山腳下,我挽起褲腿,卷起袖子,站起身子,大喊兩聲:“往山頂進軍!往山頂進軍!”便沖向山頂。一路上,綠樹成蔭,花草樹木茂盛,幾只小鳥朝我們嘰嘰喳喳地叫,像是在歡迎我們呢!慢慢地,我們接近了山頂,越往前,山頂更加清晰可見,我們找了一片空地坐下來,欣賞起廬山的景色來:云霧迷茫中,太陽穩穩當當的“卡”在兩座大山之間,像是大山一動,太陽就會跌落下去,陷入無盡的黑暗之中,遠處,幾只大鷹若隱若現,讓人感覺縹緲在仙境里。霧霾加重了,山頂被完完全全的蓋住了,不留一點兒空隙。使人要盡腦汁也猜不透山頂上有什么。我一下子來了興致,拉起爸爸媽媽的手就跑。黃昏時,我們終于登山了山頂,漫天霞光照射在山頂上,反射出五顏六色的光線,飛入云層中,消失了……我如癡如醉地看著,爸媽好不容易將我叫醒,拉著我下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