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銘》教學設計 篇1
一、教學目標:
1、理解托物言志的寫法。
A層:借助注解了解課文大意
B層: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
C層:理解課文托物言志的寫法
2、誦讀要求
A層:準確流暢地朗讀課文
B層: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C層:背誦課文
二、教學設想:
1、學習文質兼美的古文,不宜瑣碎地串講字詞,以破壞其美感。可通過聽說讀等多種方式,利用實物投影錄音機電腦多媒體等多種手段來促進學生對文章的整體把握及深入學習。
2、課前布置學生預習,要求學生對照注解讀通課文內容,并根據(jù)自己對課文內容的認識畫一幅畫。
3、安排一課時。
三、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導語設計:我國古代的名士文人常常喜歡借物來抒情言志,例如,他們借梅花來表現(xiàn)自己純潔堅定的品格和高雅的志趣,借竹來寫出自己堅守節(jié)操,借蓮來表現(xiàn)自己的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行。今天我們將共同學習一篇古代散文中的名篇,它同樣運用了托物言志的寫法。請大家翻開書P176頁。
(二)初步感知課文
1、問題設計:
⑴、從課題可看出作者寫的對象是什么?(陋室。)
⑵、“銘”是什么?(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稱述功德的文字叫銘,后來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通常都是用韻的。)
2、過渡語:我國古代的詩文有很多都是用韻的,這些文章往往讀起來瑯瑯上口,極具音樂美,讓我們齊聲朗讀,共同感受。
3、全班朗讀課文。
教師點評并過渡:若要讀出其中的情味,還要靠我們深入學習,請大家看我們的學習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