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開的三月,中華大地掀起學雷鋒熱潮。學校領導帶領各班中隊委員去長沙參觀雷鋒紀念館。參觀完雷鋒紀念館后,雷鋒的優秀事跡深深的打動了我。
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一天,雷鋒坐上了出差的火車。在火車上,他看見坐車的人很多,就把座位讓給了一位老奶奶。他看見列車員忙不過來就幫著掃地擦玻璃、倒開水。出站口時,他看見一個背著小女孩的婦女,愁眉苦臉,原來是把車票弄丟了。雷鋒用自己的津貼幫婦女買了車票,婦女感動得連聲說“謝謝!”
春暖花開的三月,中華大地掀起學雷鋒熱潮。學校領導帶領各班中隊委員去長沙參觀雷鋒紀念館。參觀完雷鋒紀念館后,雷鋒的優秀事跡深深的打動了我。
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一天,雷鋒坐上了出差的火車。在火車上,他看見坐車的人很多,就把座位讓給了一位老奶奶。他看見列車員忙不過來就幫著掃地擦玻璃、倒開水。出站口時,他看見一個背著小女孩的婦女,愁眉苦臉,原來是把車票弄丟了。雷鋒用自己的津貼幫婦女買了車票,婦女感動得連聲說“謝謝!”
《雷鋒的微笑》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可愛的英雄,《雷鋒的微笑》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可愛的戰士,《雷鋒的微笑》綻放在美麗的三月。!
雷鋒的微笑在三月綻放;《雷鋒的微笑》這部影片感動了不少觀眾;《雷鋒的微笑》這部影片,讓我們更加了解這位英雄的感人事跡。
毛主席曾說過:“學雷鋒,不是學習他某一種精神,而是學習他的全部。”雷鋒在他短暫而輝煌的20xx年生命歷程里,留下了300多張珍貴的照片,而大多數照片上的雷鋒臉上都帶著淺淺的笑容。只有內心有陽光的人,才能笑的如此純真。
雷鋒是一個熱于助人的解放軍戰士。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平凡的,然后這些平凡的腳印,卻一個個深深地刻在人們的心中!所以“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的佳話就這樣在人群中傳開了。
在部隊里,他勤于勞動:擦車、運輸、修筑......幫大嬸找回失蹤二十多年的兒子;在發洪水時,鐵鍬被水沖走,雷鋒叔叔不怕疼痛,用雙手建筑堤壩,因疲憊不堪而暈倒。剛醒來又繼續干活,立下了二等功。在雷鋒即將完成愿望,能在北京見上毛主席一面時,他卻開車撞到電線桿,被電線桿壓死,年僅二十二歲。
中國人民震驚了!一位英雄好漢,因公事壯烈犧牲。中國人民悲痛不己!這么年輕的生命,多么可惜啊!
電影結束,我哭了,哭得淚流滿面!此時,我只有一個感想:雷鋒叔叔是個好榜樣,我們應該向他學習!但我們并不是去學習他不顧生命搶救國家財產,而是學習他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學習他團結友愛的精神,長大后才能成國家有用的的人。
雷鋒精神體現在一個個具體行為當中,我們對雷鋒精神的理解也是從他的具體行為認識的,這樣人們理解的雷鋒精神比較狹隘具體,把扶老攜幼、扶微救困、幫助別人做一些事情理解為學雷鋒,這當然是誤解了。雷鋒精神自然樸實無華,并不是人為刻意制造出來的,它體現雷鋒同志的人生理念。雷鋒做的每一件事情基本上都是我們力所能及的事情,我們之所以無法象他那樣做到是因為我們的人生理念無法達到像他那樣忘私的地步。我們用偉大形容雷鋒同志,也說明不是人人能達到雷鋒精神,我們只能有一部分行為達到雷鋒精神的要求。
導讀:雷鋒,一個舍己為人的戰士,一個處處為他人著想的平凡人,一個無私奉獻出自己全部的年輕人,這就是雷鋒給我的最初也是最模糊的印象,然而《雷鋒在1959》卻給雷鋒添上了有血有肉的顏色,讓雷鋒真正走入了我們的身邊。以下是《雷鋒在1959》觀后感兩篇,每篇600字。
《雷鋒在1959》觀后感600字篇一
你一定聽到過這樣一首歌吧?“學習雷鋒,好榜樣,……”這首歌對我們來說是在熟悉不過的,時而耳邊響起的這首歌,歌頌的正是雷鋒!
這次我們在學校報告廳觀看了電影《“雷鋒在1959》。在看完后,我感觸甚深。電影伴隨著歌聲開始了:電影講述了雷鋒給徐師傅當徒弟,徐師傅卻并不認可這個小個子,但在雷鋒的努力下完成的一件件事情,深深感動了徐師傅,也讓雷鋒與焦化廠的所有人擁有了深厚的友誼。
在雷鋒感動大家的同時,徐師傅的一番話也讓雷鋒深深記住:英雄是用名拼出來的!讓雷鋒也投入了“無限的為人民服務”當中去。沒錯,正如雷鋒所說的一樣: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當中去!雷鋒不怕苦,不怕累,只是怕不能為人民服務,他的這種精神值得我們牢記在心中。
雷鋒有一個愿望,他十分想要當軍人,他去參加體檢,體檢分為甲乙丙丁四個等級,但雷鋒連丁級都達不到,但即使是這樣,他也依然不放棄當軍人的志愿,他的固執,叫堅持,也正是因為這份“固執”,令雷鋒一直堅持著,終于經過徐師傅的推薦和他刻苦的象征——寫滿筆記的毛主席的文章,當上了一名光榮的戰士,完成了他一生的心愿!
三月二十四清晨,太陽公公終于露出了久違的笑臉,我們四年級全體師生在操場上整裝待發,準備去參觀雷鋒紀念館。
七點四十分,我們的車隊出發了。一路上,我們的心情十分激動,個個興高彩烈。時間一眨眼就過去了,我們的汽車長龍停在了望城縣雷鋒紀念館的停車場上。車門打開后,我們井然有續地下了車,排隊走向雷鋒紀念館邊的石像廣場。在那里,我們東方紅學校四年級全體師生在廣場上集合并宣誓:從小做起,從自己做起,以雷鋒叔叔為榜樣,樂于助人,甘干奉獻,爭做美德少年。我們的誓言響徹云霄,宣誓后我們大家在橫幅上簽上了自己的名字。簽字后,我們整隊準備進入紀念館內。
走進陳列館,第一眼看到的就是雷鋒同志的石像,向左走去,我看到了雷鋒寫的日記以及他的許多照片,還看到了雷鋒同志穿過的軍裝和用過的武器:六架AK47-A步槍,兩把大刀和兩個手榴彈,還有迫擊炮、機關槍和火箭炮,這些東西都被完好地保存了下來,留作紀念。我隨著同學們慢慢地向前走去,突然,我看到一大群人圍在一本影像書旁,我連忙走過去,它只要用手輕輕一滑,書就會自動翻面,上面寫的都是中國歷史發展的過程。后來,我們還看了中央電視臺的制作的電視節目:有一天雷鋒坐火車去外地,在候車室見到地上有很多垃圾,就趕忙找來掃把,把地上的垃圾全部清理干凈。上車后他一直幫著乘務員和旅客做事,真是“雷鋒日行千里路,好事做了一火車”呀。看完電視后,我們深受啟發,我們要向他學習,學習他吃苦耐勞,甘于奉獻的精神。我們懷著戀戀不舍的心情走出了陳列館。
雷鋒精神就狹義而言,是對雷鋒的言行和事跡所表現出來的先進思想、道德觀念和崇高品質的理論概括和總結;就廣義而言,已升華為以雷鋒的名字命名的、以雷鋒的崇高品質為基本內涵的、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著的、為人們所敬仰和追求的精神文化。下面是《雷鋒的微笑》觀后感,歡迎大家參考!
有這么一個人,他像個孩子似的,明朗、干凈的微笑總掛在他的臉龐上;
有這么一個人,他是個“傻子”,傻到忘了吃飯,忘了休息,也忘了自己,只是全心全意的付出;
有這么一個人,他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
這個人的名字,叫——雷鋒。
——題記
當閃爍的銀幕徹底暗下來時,電影,結束了。可我的思緒卻仍停留在那個人的笑容上,關于他的一幕幕不斷地浮現在我的腦海中,揮之不去。他才22歲,他還那么的年輕,他怎么可以就這樣去了呢!“雷鋒,雷鋒……”我喃喃著。募的,才想起來,我與這個“傻子”之間,隔了八十多年的光陰。
我想,雷鋒他就是一個“傻子”。這個“傻子”在撫順抗洪救災之時,挖掘泥土的鏟子斷了,他就用手去挖。即使折斷了指甲,磨破了皮,他也不肯停下來;即使因為高燒而暈倒在堤壩上,他也要堅持著站起來,盡上一點綿薄之力。
我想,雷鋒他就是一個“傻子”。這個“傻子”在面對榮譽之時,可以淡然處之,不張揚不驕傲,反而更兢兢業業,勤勤懇懇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