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電頌》教學設計 篇1
《雷電頌》教學設計
重慶市兼善中學 張春艷
教學目標 :
1、指導學生誦讀,注意語氣、語調,在誦讀中把握人物內心情感及性格。
2、引導學生感悟作品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點。
3、培養學生閱讀和欣賞戲劇文學的能力。
教學重點:
1、找出文中所用的修辭手法、象征手法,并體會其表達效果。
2、理解文章語言所包含的深意。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步驟 :
一、課前準備:
1、指導學生利用書籍或網絡,了解屈原,了解郭沫若,了解《屈原》及其創作的時代背景,接觸戲劇。
2、課前初讀:要求學生通讀課文2-3遍,弄懂生字詞,熟悉課文內容。
二、導入 新課:
1、在我的想象中,一直有著這樣一個人,他身材魁梧,飽經風霜的臉上,愁眉不展。腰系博帶,佩陸離長劍,戴切云高冠,著雪白羅服。瑟瑟秋風下,踱步遠方,似行吟澤畔,似引吭悲歌。他,便是屈原,我國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那么,同學們,在你們心目中的屈原又是怎樣一個形象呢?
2、請同學們講述你們查找資料后所了解的屈原、郭沫若及《屈原》創作的時代背景、大致內容,并談談自己的感受。(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影象、圖片)
明確:屈原,名平,字原,號靈均,我國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戰國時期楚國人。用楚辭的形式寫了我國第一首政治抒情詩《離騷》。因看透了秦國吞并六國的野心,力勸楚懷王聯齊抗秦,后來遭奸人陷害,罷官放逐,但仍心系祖國。楚國被攻占后,自投汨羅江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