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老屋】
陽光透過樹葉間的縫隙,灑在鄉間的土地上,斑斑駁駁,煞是好看。在這些翠綠的背后,有一片荒廢的水田,長滿了雜草,都高到了人腰,往前看去,一座老舊的瓦房安靜的站在那里。
那是我的老屋。
我從未在這住過,卻對這個房子很熟悉。青綠的瓦片,白墻上的深色痕跡,荒廢的后院,窄窄的小路……仿佛住了十幾年。
大廳
老屋只有在新年才會打開門,那時最先看見的就是大廳。老屋的屋頂有一個開口,陽光從哪里照下來,因為經過雜草和苔蘚,是淺綠的。正對著開口的地面是一個明顯低于周圍的坑,里面養著不知名的植物,用青花瓷盆裝著,長勢很好。我一開始覺得很奇怪,一下雨,那不會變成水池么?奶奶就會罵我,說她當時如何勤勞,每日清理……
繞過坑,有一層臺階,踏上去,正中間放著兩張大椅子,不知用什么木頭做的,一直沒有人清理也沒有壞掉,反而一走近就聞到一股香味。上面布滿了灰塵,站在椅子前看著哥哥姐姐叔叔伯伯們在打掃,突然就覺得看到了曾經在這里的生活。
充實、安詳,而又幸福。
房間
我數了數,老屋里大概有十四個房間,都上了鎖。幸好奶奶帶了幾個房間的鑰匙,我才可以對親人們的房間“一飽眼福”。
二伯的房間比較干凈,只有床跟書桌,小巧的書架上孤零零的站著幾本書,從遠處看都是焦黃的。漂亮的草字在信封上書寫,雖然因為時間的問題而風化了一部分,但還是可以看出寫字人的意氣風發。信寫的文縐縐的,像是文言文,又像是白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