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拜師》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認識“兼”等7個生字,能正確理解“學無止境”等14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品詞賞句,積累語言。
3.了解孔子拜師求學的經過,感受孔子和老子的品行。懂得為學要勤奮謙虛,永不滿足,為師要真誠、無私。
4.學會借助資料學習語文。
5.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積累和發展語言。
課前準備 搜集孔子、老子的有關資料:名言;孔子和老子畫像;孔子講學和紀念孔子的活動等圖片。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激情引趣
1.你知道我國的教師節為什么定在9月份嗎?
孔子的生日在9月份,為了紀念這位“萬世師表”的孔子。
2.你知道在西方學者眼中最有影響的炎黃子孫是誰嗎?
美國學者邁克爾·哈特寫了一本書叫《歷史上最有影響的100人》,他在全世界精心挑選了100位最有影響的人物,其中,排名在第5位的就是我國的孔子,那么,你對孔子有哪些了解呢?(學生介紹資料,同時展示孔子畫像。)
二、自讀課文,初步感知
1.初讀課文。
你知道孔子拜誰為師了嗎?你對老子了解有多少呢?(展示老子畫像)
老子是中國第一個把真話說到最高境界的人,為我們留下了《道德經》。而孔子是中國第一個把好話說到最高境界的人。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古代人有姓,有名,有字,在名和字的使用上是有講究的,自己稱自己時,用名不能用字,以表示謙虛有禮,對別人就不能直接稱呼名,而要稱字,這也表示謙虛有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