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有情況分析(閱讀興趣、閱讀習慣、閱讀質量等) 一年級學生都很喜歡聽故事,上學期我們堅持每天一個故事。首先從繪本入手,當打開這些繪本,一幅幅精美的插圖展現在孩子們眼前時,他們小臉通紅,小眼放光,這些書深深地吸引了他們,從此就交上了這個新朋友,每天中午的閱讀時間成了他們最快樂的時光。他們聽得專心,看得仔細,慢慢地,他們對閱讀越來越感興趣,逐漸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他們樂于把聽到的、看到的故事講給別人聽,還愿意幾個小朋友在一起演一演,在學校舉行的書本劇表演中還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呢!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孩子們的閱讀邁開了重要的第一步,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們還要引領學生更廣泛地閱讀,踏實地走好每一步。教學總目標(包括閱讀積累、閱讀興趣、閱讀習慣、閱讀能力等)1.以繪本閱讀為主,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萬字。2.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使閱讀成為學習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3.指導學生廣泛閱讀各類書籍,除了閱讀一些繪本故事以外,還要指導學生讀一些詩歌、美文,還有一些百科類的書籍。4.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學會摘錄。5.能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在交流和討論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教學措施1.建立班級圖書角,讓好書在孩子們中間流傳。2.成立讀書小隊,定期舉行讀書交流會,分享點滴收獲。3.開展豐富的閱讀實踐活動,進行采蜜本、書本劇等的展示評比。4.每天保證一小時的讀書時間,中午進行午間閱讀、晚上要有親子閱讀。5.取得家長的支持,讓學生與家長共讀,形成良好的家庭讀書氛圍。
語文教案-我和三國——課外閱讀課內指導
我和三國
一、 指導目的:
1、 讓學生學會運用課外閱讀方法進行讀《三國演義》,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達到課內向課外延伸的目的。
2、 通過學生讀三國的讀書成果展示,增強學生對課外閱讀的興趣。
二、 指導重點:
增強學生對課外閱讀的興趣。
三、 課前準備:
1、 電視劇《三國演義》的片斷。(赤壁之戰、三顧茅廬)
2、 課件。(課題、展示會)
3、 學生讀三國的讀書成果。
4、 三國人物的卡片。
5、 讀書星制作。
四、 教學過程 :
一、觀看片斷,導入 課題。
在美景中快樂的閱讀——課外閱讀《小露珠》解讀(精選14篇)
在美景中快樂的閱讀——課外閱讀《小露珠》解讀 篇1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107
作者:川大附小 片段一:孩子們精神飽滿的開始上課,個個孩子臉上露出微笑。于是我們的上課開始了,下面是我和孩子們的一段對話。
師:小朋友,你們喜歡猜謎語嗎?
生:喜歡!(興奮無比)
師:下面老師說意思,請你猜猜我說的是課文中的哪個詞語,好嗎?
生:好!(躍躍欲試)
師:太陽落山了,天漸漸暗下來。
生:(思索片刻)是“夜暮降臨”!
師:好聰明哦!
〈
解讀:課文中有好多表示時間的詞語。如“黎明”、“早晨”、“夜幕降臨”等。如何能讓學生比較輕松地區別這些時間詞的不同含義呢?我們利用猜謎語的形式既自然地導入了新課,又使學生理解區分了詞語,更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上好這堂課,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
片段二:在悠揚的樂曲中我們開始了我們的另一個環節。大家一起開始了另一個旅程。
師:看著美麗的畫面,聽著悠揚的音樂,誰來讀讀這幾句話?
生:我來讀!“小露珠反射著霞光,所有的植物都變得格外精神,連那些花草樹木也都顯現出勃勃生機。金黃的向日葵、碧綠的白楊樹,都像俊俏的小姑娘戴上了美麗的珠寶。”
師:啊,你讀得好美呀!
生:我來讀!……
師:嗯,你讀得連老師都有點陶醉了呢!
〈解讀:語文教學,讀是基礎。在這一課中,朗讀充分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我們不強調該怎么讀,怎樣讀才正確,而是在悠揚的音樂聲中,在在教師語言的渲染下,讓學生自己理解,自己感悟。在此基礎上,讓孩子們讀句子,讀課文。不強求讀得對與不對,好與不好,只要是讀出自己的感受,就是美的。由于學生是有感而發的,那么不需老師多指導,一切盡在不言中,真正做到了“以讀代講”。〉
《天窗》課外閱讀答案(精選12篇)
《天窗》課外閱讀答案 篇1
閱讀,是人們最基本的學習活動。如何快速把握文章內容,提高理解能力,從而提高語文閱讀技能,需要在反復完成閱讀習題中積累和磨練。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天窗》課外閱讀答案,歡迎閱讀!
《天窗》
老屋的玻璃天窗,小巧晶瑩,開設在光線不足的臥房。對于我們小孩來說,天窗不僅為我們平添光亮,更讓我們感受到許多無法言喻的美妙。
夏夜,蟬還在院落里高大的梧桐樹上鳴唱,田野里的蛙聲就此起彼伏地歡快起來。穿著母親縫制的方領衫,枕在她的懷里,仰起小臉,有時可以看到明月高懸遠天之上,透過天窗,瀉下輕輕柔柔的月光,一束束,盈盈的,如水似乳,漫過母親的衣櫥,在青磚地上畫成一團銀亮的光斑,一顆兩顆美麗的星子也趕熱鬧似的映著天窗向我和母親溫柔地眨眼,低低地絮語。那一方窄窄的小小天窗足以把稚嫩的視線放大,把美麗的想象撐起,星空的神秘和趣味便注滿了幼年幻想的心域。
因有這一扇天窗,臥房里便舞動著游絲般的輕柔和溫馨。母親手搖蒲扇,緩緩地扇著,涼風便一絲絲地滑過肌體,愜意極了。她一邊借著絲絲縷縷的亮光給我扇風,一邊給我猜各樣的謎語:開嘛開白花,結嘛結四牛角。我答是母親在池塘里采的紅菱,母親便夸我聰穎。這還不夠,母親總是拗不過我的撒嬌和對故事的喜愛。每每此時,她會不由自主地抬頭凝望天窗外一顆兩顆水晶般的星子。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的神話故事,便娓娓地在我心間搖曳出蓮花般的清潤和癡醉。常常,母親的聲音融著天窗下的那片亮光,如小溪的流水潺潺地撫遍我的全身,溢進我的心坎。
課外閱讀的指導(通用2篇)
課外閱讀的指導 篇1
“新課程標準”十分強調學生的課外閱讀,重視語言積累,對學生的閱讀量也做了明確的規定。因此,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我鼓勵學生多讀課外書,并布置了一些讀書任務,然而卻時常遭遇尷尬,“老師,我家有許多書可看,我不知看哪本。”“老師,我不知道買什么書好。”“老師,我忘了看。”……凡此種種,一學年下來,學生推脫課外閱讀的理由積累了一大筐,而能堅持天天課外閱讀的學生屈指可數。針對這些我常常思索:到底該怎樣進行閱讀教學?尋其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激起孩子們的閱讀興趣,指導孩子們進行廣泛的課外閱讀,為孩子們導航,讓孩子們在浩瀚的書海中遨游。學生一旦對閱讀產生了興趣,在閱讀過程中就會處于高度自覺狀態,會以驚人的毅力去學習。因此,我不斷地變換手段來誘發學生閱讀的興趣。
(一)、介紹好書給學生閱讀,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和愿望,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和認知水平,首先就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水平幫學生選好讀物,引導學生讀好優秀的課外作品。
(二)、還要使課內和課外有機結合,由課內向課外延伸。
(三)、給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開展豐富的課外活動,也有利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總之,在激起學生閱讀興趣的同時要注重方法的指導,重視閱讀效果,注重正面引導,給學生閱讀的時間,給學生閱讀的內容,給學生閱讀的方法,讓他們去閱讀,去思考,使學生從小養成閱讀的良好習慣,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發展。與此同時也大面積地有效地促使他們的個性得到了張揚。
小學課外閱讀教學反思(通用3篇)
小學課外閱讀教學反思 篇1
篇一
現行的語文課教學模式有兩種,一種是“知識理解型”的教學模式,一種是“思維訓練型”的教學模式。前者教師致力于讓學生理解語文完整的知識系統,一般按照“解題——釋詞——分段——歸納中心思想和寫作方法——練習”的程序教學。運用這種模式的教師強調語文課程的工具性,而忽視了語文課程的人文性。只讓學生理解語文工具的知識,而忽視培養他們運用這種工具的能力。后者教師致力于發展學生的智力,一般按照“閱讀課文——教師提問——學生討論——教師總結”的程序教學。運用這種模式的教師則強調語文課程的發展性,而比較忽視語文的工具性。只重視發展學生的智力,而不重視發展學生的情感、意志、性格和良好的個性品質。
以上兩種模式盡管有不同的教學理念和不同的教學活動結構,但它們也有兩大共同點,一、是前者教師“一講到底”,后者教師“一問到底”。教學活動都以教師為主體,而不以學生為主體。二、是教學活動都以理解為重點,前者是理解課文的知識內容,后者是通過理解課文發展學生智力。兩者都是重理解,輕感悟;重分析,輕運用。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衡量語文閱讀教學模式是否科學,是否合理的標準:1、是否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2、在教學中是否體現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的綜合)3、是否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重視語文課程的人文性;4、是否正確處理基本素養與創新能力的關系,即正確處理基礎性與創造性的關系;5、是否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語文學習規律,選擇教學策略,即要遵循發展性原理,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識字、寫字、學漢語拼音、理解字、詞、句、段的意思,和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進行綜合性學習。我認為閱讀教學應注意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活動中,掌握語文工具的知識和學會運用這種工具的能力,并重點培養感受、理解、欣賞、評價、運用能力,發展學生的情感、意志、性格和良好的個性品質。因此我覺得現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應注意以下幾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