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學生知識面的局限給我的教學帶來一些不便,有時在講課中涉及一些簡單成語或是典故,有的學生根本不知道,根本不明白我所講的內容,我只得再對這些內容進行解釋,浪費了很多時間。如何讓學生更快的提高語文的綜合能力成為我亟待解決的問題。當我認識到學生的語文知識的學習及聽說讀寫能力的鍛煉,不能退守到課堂這個唯一的狹小空間里時,我設計了一項長期性的語文活動——課前三分鐘演講。
一清早,我就看到他臉上因緊張而跳動的肌肉,眼中是怯懦的神情,我知道今天有輪到他演講。張宇恒,班里一個性格非常靦腆男孩,像一個羞澀的小姑娘。像這樣的公開演講,對于他來說的確是一種挑戰,甚至在第一次課前講話時,他都沒有講完。他對自己沒有信心:“老師,我不行。我從沒有面對過那么多人的目光講話。我……我……我不行。老師,算了吧,我會丟臉的。”即使演講前準備得非常充分,他也會因為要在眾目睽睽之下而臨陣退縮。于是,我在課下為他作專門的指導,并且鼓勵他相信自己的實力。
可是,事情并不像我想象的那么順利,即使不注視大家他還是異常的緊張,沒有洪亮的聲音,朗讀生硬、平淡。我不斷的鼓勵他,告訴他不成功我們決不放棄。我想那段日子對他來說應該算是一種煎熬,但我想也應該是一種積累。
經過好長一段時間的鍛煉,終于,他完成了一次脫稿演講,雖然不是很成功,但我還是及時給他鼓勵。我發現,隨著經驗的積累,他的演講一次比一次進步。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性格得到了礪煉,逐漸成為一個擁有自信的人。后來他還給了我一個意外的驚喜:在一次班級排演的《讓課文人物走上舞臺——〈西門豹〉》中,他成功地出演了一個角色,得到了同學們的一致好評,也讓很多同學為之震驚。此后,他在課堂上敢于發言,并建立了學習的自信心。在一次我與他的談話中,他對我說,以前不愿意發言,不光是因為語言表達能力差,更重要的是對問題的理解有困難,自從安排了課前演講,他越來越喜歡看書,不但知識面擴大了,而且也增加了他學習語文的興趣。
時間:2025-04-05
課前三分鐘德育教案專題:為大家提供關于課前三分鐘德育教案的文章,以幫助大家更快的找到所需內容。希望豐富的資訊能幫助您快速地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決您遇到的問題。
課前三分鐘 一舉多得——語文教學案例
開發課前三分鐘,口語訓練“三步走”
轉眼之間,我縣進入課改已經三年。作為一線教師,我親歷了從通識培訓到實踐操作以及反思總結的整個過程,同時自己作為一名語文教師,也無時不在用新課改的理念去指導自己的教學,始終也沒有停止過對新課改的探索,實踐。
教育部一位領導說,此次課改,成也師,敗也師。可見轉變教師的教育思想,提升教師的課程意識,調整教師的角色和行為,倡導師生共建課程文化,是多么的重要,這在廣大的農村地區顯得尤為重要。本人就如何提高學生口語能力,進行了一些嘗試,以下把自己的做法提出,和大家一起探討。
七年級新生一入校,就明確提出努力方向和長遠目標,進行口頭作文訓練,每節課前3—5分鐘口語訓練,分三步走。
第一步:朗讀訓練。
從七年級第一學期開始按學號順序,每節課由二位同學站到講臺上朗讀課文,基本要求:自選內容,時間1分鐘,態度大方、姿勢端正,眼看聽眾(目光注視至倒數第二排同學的臉,可使全班同學感受到你的目光),不能望天望地望窗外,不能抓耳撓腮。聲音宏亮,口齒清楚,語速適中,語調要有起伏頓挫。采取評比打分的辦法,先由教師示范評議一兩次,以后均由學生評議、打分,教師總結后將分數記入記分冊作文成績欄。經過一學期的嚴格訓練,學生在口頭表達的基本素質上有明顯的進步和提高。
第二步:基本要求訓練。從七年級第二學期開始按學號順序由一位同學作口頭作文訓練,基本要求:態度大方、姿勢端正,眼看聽眾(目光注視至倒數第二排同學的臉,可使全班同學感受到你的目光),不能望天望地望窗外,不能抓耳撓腮。聲音宏亮,口齒清楚,語速適中,語調要有起伏頓挫。在內容要求上相對較松,講清一件事即可。在素質訓練的基礎上,從八年級第一學期開始,從口頭作文的內容、質量方面作重點訓練。具體要求是說身邊人、身邊事、身邊的景和物。
以上便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關于課前三分鐘德育教案的全部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還需要更多資訊,歡迎繼續瀏覽下面推薦的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