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兒井導游詞 篇1
一、概況
坎兒井,早在《史記》中便有記載,時稱“井渠”,是我國各族勞動人民在長期生活中,為適應干旱地區的自然環境而造的一種地下水利工程。新疆的坎兒井主要分布在吐魯番盆地、哈密和禾壘地區,尤以吐魯番地區最多,計有千余條,如果連接起來,長達5000公里,有人稱之為“地下運河”。因此它與萬里長城、京杭大運河并稱為中國古代三大工程。
坎兒井是開發利用地下水的一種很古老式的水平集水建筑物,適用于山麓、沖積扇緣地帶,主要是用于截取地下潛水來進行農田灌溉和居民用水。新疆坎兒井按其成井的水文地質條件來分,可分為三種類型:一種是山前潛水補給型,這類坎兒井直接截取山前側滲的地下水,集水段較短。第二種是山前河流河谷潛水補給型,這類坎兒井集水段較長,出水量較大。第三種是平原潛水補給型,這類坎兒井主要分布在灌區域內,地層多為土質、水文地質較差,出水量較小。
如今,吐魯番市郊五道林坎兒井、五星鄉坎兒井,可供參觀游覽。名氣最大的坎兒井是米衣木·阿吉坎兒井,它全長5公里,最深處為80米,日水量可澆地70畝,已有200年的歷史,它是維吾爾人米衣木·阿吉開掘而成的,故以此命名。
二、坎兒井景區(點)介紹
(一)坎兒井的名字
關于新疆坎兒井的起源問題,根據目前調查了解到的資料,基本上可分為“傳入說”和“自創說”兩類學。在“傳入說”中又可分為“國外傳入說”和“國內傳入說”兩種,現分述如下:
傳入說
1、國外傳入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