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政治第三課教材補充內容之一第二節第一框 篇1
第二節 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
第一框 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
1、P72之“議一議”:這些工工程程均是能源設施建設,本身所投資金巨大,可增加就業,拉動內需,帶動相關相關行業發展;建成后可緩解能源緊張狀況,為我國各項事業提供巨大的能源支持,促使我國東西部共同發展。
2、青藏鐵路:1118KM,蘭州—拉薩;京九與之形成世界鐵路網上最大的“十”字。其可將西北地區豐富的煤炭、石油資源運上青藏高原,對調整青海、西藏能源結構、保護高原生態環境具有重大意義。
3、南水北調:44年的醞釀,終確定為東、中、西三條路線。東中路線已基本商定,其投入約八百億元,2010年北京人可喝上長江水;平均每年調水380-480億立方米,經濟效益約600-800億元每年。
4、西氣東輸:新疆-上海,直徑1118毫毫米大口徑天然氣管道,從新疆之塔里木輪南油田到南京、上海。三年后可建成,總投資1463億元,長4167KM,每年供氣120億立方米,可至少穩定供氣。
5、關于改革:決不是要動搖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而是在堅持社會主義前提下使各種具體制度和具體管理形步完善,以適應生產力。所以這恰恰是進一步鞏固社會主義制度。
6、P73名言:改革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
過去我們搞革命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反動統治,使我國生產力得到了解放,所以革命是解放生產力,F在我們搞改革,是為了建立適應簡略生產力發展的體制,以適應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生產力發展水平和實現現代化的歷史要求,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