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物理《16.2 內能》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本節闡述了內能的概念,描述了溫度與內能的關系,并講解了什么是熱量,以及熱量的單位,教材從生活實際中的一些例子講明了如何增加或減少物體的內能。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內能的概念,能簡單描述溫度和內能的關系.
(2)知道熱傳遞過程中,物體吸收(放出)熱量,溫度升高(降低),內能改變.
(3)了解熱量的概念,熱量的單位是焦耳.
(4)知道做功可以使物體內能增加和減少的一些事例.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探究找到改變物體內能的多種方法.
(2)通過演示實驗說明做功可以使物體內能增加和減少.
(3)通過學生查找資料,了解地球的“溫室效應”.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探究,使學生體驗探究的過程,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
(2)通過演示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并使學生通過實驗理解做功與內能變化的關系.
(3)鼓勵學生自己查找資料,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探究改變物體內能的多種方法.
難點:內能與溫度有關.
教學器材:教材,冷熱水,墨水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
運動的物體因為運動而具有動能,高處的物體因受重力而具有重力勢能,發生彈性形變的物體因彈力而具有彈性勢能。分子動理論告訴我們,分子永不停息地無規則運動著。那么公司也同一切運動物體具有動能一樣,也具有動能。分子動理論還告訴我們:分子之間有相互作用力。這又使分子具有勢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