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被譽為社會科學的皇冠。近代的3XX年,西方經濟學高潮迭起,這3XX年所誕生的經濟思想,已經超越了之前所有的經濟學說總和。
這本《經濟學3XX年》,可謂經濟學里的百科全書,前后共87章,講訴了近百位經濟學大師的思想,還在附錄里收錄了這3XX年以來所有經濟危機的案例分析,以及歷屆諾貝爾經濟學獎獲獎者簡介。 全書共一百萬字,作為一個不懂經濟學的讀者來說,也可以當做參考書來看,里面許多內容分析起來簡單明了,不像其他經濟學類圖書那樣苦澀難懂。作者(編著)把全書分為4大板塊,也可稱為經濟學史上的四個時期,分別是1556~1870年的初始期、1870年~1936年的邊際主義稱雄時代、1936年~1970年的凱恩斯主義主流時期和1970年~1998年的諸子百家時代。
給我的總體印象是,這3XX年的演進,經濟學變得越來越精密,越來越復雜。最開始經濟學家認為增加財富,就是財產儲備越多,經濟越富足。當時認為的主要財產就是金銀,所以少輸出貨幣,多吸收金銀,成了國家政策的最佳標準。到后面,由于出現的種種問題,使其原本的學說無法相對應,從而涌出一批新的經濟學家,修改前人的經濟思想,使得經濟學得到無數修正,也變得越來越精確。亞當·斯密《國富論》之作為能成為經典作品,也就是發出新的見解,這本著作里,勞動創造財富、勞動創造價值,是全書思想的基礎。而非最原始的金銀積累,資本增加的直接原因不是節儉,而是勤勞。當然,此說法不完全正確,但在一定基礎上比之前的經濟學說進步了很大一截,是西方歷代以來經濟學說思想之集大成,所以斯密由此成名,《國富論》由此名流千古。此書第一部分由馬克思的《資本論》作為結尾,全書分為三卷,分別是資本的生產、資本的再生產和資本的分配,書中特別談到,這本書即使是專業人士讀起來,也相當的抽象,并且枯燥。因為經濟學的理論很難用優美的文字代表出來,不像文學作品那樣絢麗多彩,但這依然不影響它大放光彩。整體來說,這兩百年的時間,西方經濟學體系逐步完善,并由此拉開了世界經濟學熱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