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實行 教學設計 篇1
示例
導入 :
講授新課前,先引導學生回憶建國初期為鞏固政權、恢復國民經濟,人民政府所做的各項工作。然后指出,人民民主專政的鞏固和國民經濟的迅速恢復與發展,為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和有計劃的經濟建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為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的工業化國家,1953年黨提出了社會主義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由此導人新課。
講解新課:
一、過渡時期總路線:
1.教師指導學生明確過渡時期總路線的概念。過渡時期指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這一歷史階段。過渡時期總路線的實質是使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所有制成為中國的唯一經濟基礎,所以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過渡時期即告結束。在人民民主政權得到鞏固,國民經濟情況好轉的前提下,及時提出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的總任務、總路線問題就急切地擺在中國共產黨和全國人民面前了。
提問學生總路線的內容,學生概括:“一化三改相當長”。實際包括兩個任務,一是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二是實現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學生分析“一化”和“三改”之間的關系?學生談到工業化為農業、手工業等的發展提供產品,社會主義改造調動人民生產的積極性,促進工業化的發展。教師進一步提出生產力和生產關系原理來說明二者之間的關系。社會主義工業化發展社會生產力,是完成社會主義改造的物質基礎;社會主義改造建立社會主義生產關系,是完成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必要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