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學敘事案例 篇1
我與孩子同成長
有人認為,后進生是“生成的眉毛長成的像,落后面貌變不了樣。”班主任再怎么努力,也是“瞎子點燈——白費蠟”。我卻不這樣看,愛默森說過:“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學生。”要想教育好后進生,就需要教師端正態度,摘下有色眼鏡,將后進生與其他學生一樣看待,不冷淡,不諷刺挖苦,不誤解,充分地尊重和信任他們。 我的教育實踐證明了這一點: 我班有個學生叫覃樂洋。上課時要么擾亂他人學習,要么情緒低落;下課胡亂打鬧,和同學間經常鬧矛盾,同學們都嫌棄他;不做作業,各門功課單元測試常常不及格……每天不是科任老師就是學生向我告狀。是學校有名的“搗蛋鬼”,真讓人頭痛。于是,我找他談話,希望他在學校遵守各項規章制度,以學習為重,自我調節,自我改進,做一名合格的學生。但經過幾次努力,他只在口頭上答應了我,行動上卻毫無改進?吹剿凰歼M取,我的心都快涼了,算了吧,或許他就是那根“不可雕的朽木”。于是不理他的那幾天,他便變本加厲地鬧起來! 這件事讓我深刻地進行思考:作為老師的我在糾正自己學生的錯誤時,我的心態是否會直接影響我所要采取的教育行為呢?我是否有一些過激言行呢?也許作為教育者的我有時是不經意的,也許是當時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發起氣來呢?但是對學生覃樂洋的內心傷害來說是很深的,或許會讓他一生都難以抹去.如果我不能調整自己的心態,不能以正常的心態來處理學生的錯誤,我的教育行為就會成為教師行為使特出權利的變種,就會變成教師非正常情緒的宣泄.如果我只是圖一時宣泄的痛快,出了事兒,沒人給我擔著啊.因為我的這種行為不受任何保護.甚至是違法的啊.我該怎么辦? 這么多年來, 覃樂洋感覺在家庭或者班里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于是.為了汲引他人的關注,他可能就回下意識地制造一些小狀況,以便引起他人特別注意,他給老師我們搗亂,最起碼說明他從心里是喜歡這個老師的,只是他對喜歡老師的表達方式不對, 或且他不會表達. 覃樂洋是頭腦聰明,思維活躍,性格外向的孩子.但是在他成長的過程中,由于家長忙于工作或忙于生計,沒有更多的時間陪他,造成了他情感的缺失.在加上他家庭的教育也就走向了誤區,只關注學生覃樂洋的成績和分數,而教師有時對學生的情感教育也被應試教育代替了,不僅沒有到彌補家庭情感教育空缺. 而且,學生對教師的情感需求也出現了漏洞.在我們老師眼里,學生們的思想,感情,心理,欲望,要求,想法統統都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他們的學習成績,考試分數,年級排名等等.因此孩子們只是我們老師完成任務的工具,是升學率上的一個數字,是光榮榜上的符號.而我們的孩子卻成了孤家寡人了。這是多么的悲哀啊! 功夫不負有心人。通過一學期的努力,覃樂洋上課開始認真起來,作業也能依時上交,各科測試成績都能達到及格。與同學之間的關系也改善了,各科任老師都常常夸獎起他進步多了。 在整個教育過程中,我傾注著所有的愛。愛是教育的源泉,是班級工作成功的動力,作為一名班主任,有愛就能推心置腹地溝通;有愛就會用賞識的目光看待學生;有愛,就能大海般寬闊的胸懷去寬容學生,使學生從班主任身上感受到溫暖關懷,感受到學校既是校園,更是家園,對學生多一點理解和尊重,多一點支持和信任,多一點表揚和鼓勵,多一點"人本 "的體貼和溫暖,才能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心悅誠服地在愉快心境中跟隨老師去學習。我們就能和孩子一同成長,隨著教育覃樂洋孩子的案例中,他的進步歷程,感動我自己也成長了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