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教學采用的教學理念是:任務驅動——教師首先設置教學目標,提出問題,把握操作要領,教師進行示范操作,學生模仿實驗,教師巡回輔導,最后由學生獨立完成任務,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次教學采用的教學方式是:以理論學習為基礎,以教師設疑、引導、示范為出發點,以動手操作為核心,以完成目標任務為歸宿,采用任務驅動式教學法,啟發、引導教學法。
信息技術在本次教學和學習過程中具有潛在的優勢有:教學內容直觀、操作使用快捷、方便,使學生眼、耳、口、手、腦等各種感官并用,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在軟件的選用上,符合教學內容的要求,便于實際操作,能夠充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我在教學中是通過任務驅動式教學法,啟發并引導學生完成任務。先出示課程表效果圖,帶領學生認識表格的組成結構,給學生明確任務(制作接近效果圖的一張課程表),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接著讓學生閱讀完成這一任務的第一步(制作課程表)、第二步(編輯課程表:1、對齊表格文字,2、合并單元格,3、添加表格線)的理論知識,教師示范,學生看著大屏幕跟著操作,引導學生完成本節課的任務。其中,教師在介紹了制作課程表的一般方法后,布置學生制作“班級功課”表,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測試學生對表格制作方法的掌握程度,95%的學生都能迅速地完成這一表格的制作,學生嘗試表格的制作成功后的喜悅。
在談編輯課程表時,首先確定選取編輯對象,具體介紹了選取方法,清晰、及時,并指導學生通過鼠標調整表格的列寬或行高的方法和技巧,為下節課美化表格做準備。最后,要求試制作“雙休日活動安排表”這一殘缺不全的表格,給學生設置難度,目的是為了解學生對本次教學內容的掌握程度和實際操作能力,并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表格的制作》教學反思
《表格的修飾》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將表格修飾目的這一內容作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這在教學中是一個新的嘗試,在設計之前我還有所顧慮,害怕學生不能理解這些概念,特別是害怕這樣的教學設計超出學生的認知能力。因此我在教學設計時,選用的例子盡可能從初中生最熟悉的課程表入手,通過對比,讓學生自己發現表格修飾中規律性的東西,從而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整堂課上下來,發現學生還是能夠理解清楚,并加以運用的,這一部分共用了12分鐘左右的教學時間。
在技能操作時,學生學習的形式是通過在word幫助索引中輸入關鍵詞,然后找到表格底紋的操作步驟,讀懂并嘗試操作。這在初中階段的教學中也是一個新的嘗試,對學生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我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首先是關鍵詞的定義,在課中每一個小組都能通過不同的關鍵詞找到底紋操作的步驟,例如:單元格、底紋,表格、底紋等等。針對在幫助操作步驟的敘述中經常出現一些專用名詞,以及語句敘述較為成人化的問題,我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小組競賽的形式,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從教學的結果來看學生都能達到最終的教學要求,整堂課這部分占用的時間并不多,共計10分鐘左右。我想這與之前課中經常讓學生進行類似的操作實踐是有很大的關系的,我發現只要學生多練完全能通過幫助學會技能的操作。最后的練習用了8分鐘時間。
小組合作的二個活動,教學效果還是不錯的,學生也能在課的總結中說出小組合作對自己的學習是有一定幫助的。在活動一中教師總結出小組活動的要求,活動二中讓學生按要求繼續嘗試合作學習,為學生怎樣去合作指明了一定的方向,在今后的教學中可以繼續嘗試增加合作學習的環節,并針對不同的教學活動提出不同的合作要求,讓學生逐步掌握小組合作的技能。課后聽了一些老師的建議,覺得可以讓學生通過活動自己總結出小組活動的要求,我覺得這個提議很好,在今后的教學中可以嘗試。
《制作表格》的教學反思
本次教學采用的教學思路是:任務驅動——教師首先設置教學目標,提出問題,把握操作要領,教師進行示范操作,學生模仿實驗,教師巡回輔導,最后由學生獨立完成任務,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次教學采用的教學方式是:以理論學習為基礎,以教師設疑、引導、示范為出發點,以動手操作為核心,以完成目標任務為歸宿,采用任務驅動式教學法,啟發、引導教學法。
信息技術在本次教學和學習過程中具有潛在的優勢有:教學內容直觀、操作使用快捷、方便,使學生眼、耳、口、手、腦等各種感官并用,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在軟件的選用上,符合教學內容的要求,便于實際操作,能夠充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我在教學中是通過任務驅動式教學法,啟發并引導學生完成任務。先出示表格效果圖,帶領學生認識表格的組成結構,給學生明確任務(制作接近效果圖的一張表格),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接著讓學生閱讀完成這一任務的兩個步驟:
第一步制作表格:設置表格行與列數。
第二步編輯表格:
1、對齊表格文字
2、合并單元格
3、添加表格線
教師示范,學生看著大屏幕跟著操作,引導學生完成本節課的任務。
然后,教師在介紹了制作表格的一般方法后,布置學生制作“班級課程”表,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測試學生對表格制作方法的掌握程度,大部分的學生都能迅速地完成這一表格的制作,學生嘗試表格的制作成功后的喜悅。
在談編輯課程表時,首先確定選取編輯對象,具體介紹了選取方法,清晰、及時,并指導學生通過鼠標調整表格的列寬或行高的方法和技巧,為下一節課美化表格做準備。
最后,要求學生試制作一張“雙休日活動安排表”這一殘缺不全的表格,給學生設置難度,目的是為了解學生對本次教學內容的掌握程度和實際操作能力,并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