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教師說課稿 篇1
說教材
我選的內容是第四單元《神州大地——遼闊的草原》
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各地不同的地形地貌、風土人情孕育出千姿百態的音樂文化,成為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居住在我國北方草原上的蒙古人民,他們的歌聲像遼闊的草原和天空一樣嘹亮明凈,舞蹈藝術更是豐富多彩,表達了蒙古人民對草原、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弘揚民族文化,培養學生的民族情結是我們音樂教育者的責任和使命。
根據教學設計,結合課標“感受、鑒賞、創造、探索”精神,本節課安排了以下內容:
①學唱蒙古民歌《牧歌》。
②欣賞無伴奏合唱《牧歌》,馬頭琴獨奏《萬馬奔騰》、《贊歌》。
教學目標
1、通過唱歌和欣賞教學,使學生了解蒙古音樂的風格特征和基本常識;了解音樂與地理環境之間的關系。
2、培養學生熱愛美好生活和熱愛民族藝術的情感;培養學生對民族音樂藝術的想像力、鑒賞力和探索興趣。
教學重點和難點
通過學唱歌曲《牧歌》和欣賞教學使學生了解蒙古音樂的風格和特征,培養學生對民族藝術豐富的想像力和鑒賞力。
教學準備
鋼琴、音響資料、課件。
說教法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和目標,我主要采用了視覺圖像法、設置疑問法、啟發引導法、評價激勵法。
首先,民族藝術是從勞動人民的生活勞動中來,反映人們的思想情緒,要了解一個民族的音樂語言,首先要了解本民族的風土人情,所以,我選了一部分有關蒙古人民生活場景和精美畫面在導課時播放,既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又豐富了學生的人文歷史知識,開拓學生的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