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
江南水鄉說課稿(精選2篇)
江南水鄉說課稿 篇1
《江南水鄉》說課稿張家港市兆豐中心小學 陳云一、說教材教學內容:《江南水鄉》是人教版社會教材第五冊第二單元第四課。大綱要求:使學生初步了解一些家鄉的、祖國的社會常識,指導學生初步了解家鄉和祖國的地理常識;初步了解我國的國情國策,從而激發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和建設家鄉、振興中華的情感;知道水鄉人們的生活。教材分析:《江南水鄉》一課分為兩課時,本課為第一課時。本課教材內容由引文、“太湖人家”“魚米之鄉”三部分組成,還附有兩張地圖、兩幅插圖、“找一找”“讀一讀”以及“說一說”。其中引文點出了江南水鄉的大致范圍和地理位置,還點出了江南水鄉在地理環境和經濟文化方面的總體特征。“太湖人家”這部分課文,通過形象描述“太湖人家”是生活環境,給學生展示了兩幅獨具江南水鄉特色和水鄉小鎮景象的圖畫。而“魚米之鄉”這部分課文主要寫江南水鄉的農業。教學目標:根據大綱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制定了這樣的教學目標:一、初步了解江南水鄉最主要的環境特點,以及江南水鄉的環境與人們生活的關系。二、知道江南水鄉是我國著名的“魚米之鄉”,以及江南水鄉享有盛名的農副產品。三、初步了解江南水鄉人們生活條件的變化。教學重、難點:本課的教學目標就是本課的教學重點,江南水鄉的地理知識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二、說教學方法因為江南水鄉就是我們的家鄉,所以本課內容對于學生來說是很親切的。因為課文里的東西大家都很熟悉,不會感到陌生。但又有一句話:有了距離才有美。江南水鄉與本單元前幾課相比,缺少了新奇的感覺。親切與新奇,小學生會傾向于哪個呢?其實這并不是我著重考慮的問題,因為這并不是最重要的,一堂課最重要的是要讓學生樂于參與到教學中來,因為無論是親切的東西還是新奇的東西都只是表面化的,我們教師的教學不能指望教材的親切或是新奇程度。本課是一篇介紹性質的文章,是典型的“社會課”。其實社會課教材內容性質偏向于解釋說明介紹決定了教學時教師講授比較多,加上在課堂上學生的表現機會并不是太多,就使社會課不那么吸引人。解決這一問題,就要讓課有趣味性,讓學生樂于參與進來。如果學生不能全身心地投入,那怎么去談上好一節課呢?另外社會學科包羅萬象,教師的知識水平在豐富的社會知識面前,有時并不是能做到游刃有余的。面臨著新的課程改革,教師的自身角色也在變化,由傳授者轉化為促進者,由管理者轉化為引導者,由居高臨下轉化為“平等中的首席”。
江南地區的開發(通用12篇)
江南地區的開發 篇1
(一)教學目的
1.要求學生掌握的基礎知識;南朝;士族;江南經濟的發展。
2.要求學生認識:
①南朝時,江南經濟的發展是南遷的北方勞動人民同南方勞動人民共同辛勤開發的結果;勞動人民是推動社會前進的動力。
②士族是一群腐朽的社會寄生蟲。它的所作所為,為它的衰落和滅亡埋下了伏筆;凡阻礙社會歷史發展的剝削階級或階層,必將被社會歷史發展所淘汰。
3.要求培養學生的能力:
①在教師指導下,讓學生分析南朝的政治、經濟特點,使學生明了南朝在動蕩中發展,培養學生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②通過對江南經濟發展的分析,培養學生綜合分析的能力。重點和難點:士族和江南經濟的開發是本課重點。九品中正制和士族是本課難點。
(二)教學準備:投影儀、掛圖
(三)教學過程
1.復習提問淝水之戰中前秦失敗的原因何在?(苻堅伐晉,上下反對,軍心不齊,恃強驕傲,臨陣膽怯,指揮失當。東晉軍隊作戰勇敢,指揮得當。)淝水之戰的影響如何?(淝水之戰以后,前秦統治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戰狀態,東晉乘機收復了黃河以南許多失地。)
2.導入 新課淝水之戰為東晉恢復中原創造了非常有利的條件。但東晉統治者并沒有乘勝逐北、收復中原的大志。他們滿足于偏安局面,熱衷于內部斗爭,結果使得淝水之戰后收復的失地先后丟失。此后,政治更加腐敗,統治階級內部斗爭愈演愈烈,農民起義不斷發生,東晉政權的滅亡已指日可待了。
3.講授新課
1.劉裕建宋,南朝開始(板書)420年,東晉大將劉裕代晉稱帝,建國號宋。東晉滅亡,南朝開始。
《江南》教學反思(精選13篇)
《江南》教學反思 篇1
《江南》教學反思
《江南》是一首古詩,這首詩寫的是江南水鄉人們采蓮的情景。“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這句詩中的“何田田”是學生理解的難點,我沒有單獨講解字詞的意思,而是以圖解詩,以讀代講,用想象把詩句還原成畫面,把學生帶入夢中的江南。我先引導學生看圖,接著問道:“現在,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湖的蓮葉,你想說些什么?”學生說:“蓮葉真多呀!”“蓮葉真美呀!”“蓮葉又大又綠!”……在學生交流后,教師引導朗讀:“小朋友們說得真好!老師好像也劃著小船,到了湖面上,我們一起來把第一句讀一讀,看看能不能把蓮葉的大,蓮葉的綠,蓮葉的美讀出來。”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何田田”一詞在學生的腦海中已形象可感,這就悟出了文字間蘊含的美,整節課學生很活躍,達到預先的目的。
《江南》教學反思
今天的課堂上,我先讓學生說一說:通過讀這首詩,你看見了什么?原本以為這個問題會有些難度,可沒想到孩子們居然也能夠繪聲繪色地描繪出自己想象到的畫面,并且也很貼切詩歌的內容。接著,我又讓學生談談:你最喜歡什么? 大多數的孩子都對文中的小魚很感興趣,于是,我便就勢引導學生理解詩文的最后五行,感受魚兒在水中嬉戲的快樂,指導學生的朗讀。緊接著再結合書上的插圖,幫助學生理解“蓮葉何田田”的美麗景色并指導第一句的朗讀。最后,我又用生動具體的語言向學生描述詩歌描繪的美麗的景象,再順勢指導學生朗讀全詩。
《江南》備課教案(精選16篇)
《江南》備課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會寫田字格里的四個生字,做到筆順正確、姿勢規范。
2、正確認讀9個生字。
3、借助漢語拼音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盡量做到有感情。
4、感悟民歌內容。
過程與方法:
仔細聆聽課文錄音,暢談自己的所得,整體感知詩歌內容;多種形式,熟讀詩歌;大膽對文本內容提出質疑,多方互動,解決問題,深入感悟詩歌內容;形式多樣,感情誦讀,贊美江南的美景,共享采蓮人的快樂;邀請家長參與,親身實踐,親自分辨“東、西、南、北”四個方位;合作探究,識記、學寫生字。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了解江南,激發孩子們熱愛江南、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熱愛勞動的積極情感。
2在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中,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體驗學習語文的快樂。
策略方法:
播放課文錄音,鼓勵孩子們仔細傾聽,暢談所得,促使他們從整體上感知詩歌的大致內容;鼓勵孩子們大膽質疑,引領他們在問題解決中感悟詩歌內容,體味江南水鄉的秀美以及人們勞動時的快樂;提供與詩歌內容和諧一致的優美樂曲,促使孩子們很好的詮釋出江南的美景,采蓮的歡愉!鼓勵孩子們與家長一起,親身實踐,親自分辨“東、西、南、北”四個方位。
教學準備:
1課文的錄音磁帶;
2寫有“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戲曲、中間、東南西北”等詞句的小黑板;
3生字卡片;
4計算機課件(荷花、荷葉、蓮蓬圖);
5與詩歌內容和諧一致的樂曲。
教學設計:
一、錄音美讀,暢談所知,引入課題。
第22課 江南地區的開發 教案(精選2篇)
第22課 江南地區的開發 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一、基礎知識目標
東晉的偏安,南朝的政治;江南地區的開發。
二、能力培養目標
1.東晉南朝時期,政權更迭比較頻繁,各朝疆土范圍也多有變化,指導學生閱讀地圖冊中的相關地圖,培養學生的讀圖、識圖能力。
2.通過對東晉南朝的經濟為什么能夠發展的分析,培養綜合事物的能力,理解生產力的決定作用。
三、思想教育目標
1.東晉南朝時期,北方南遷的勞動人民與南方勞動人民共同開發了江南地區,進一步增加學生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
2.江南地區的開發,除了勞動力增加這一原因外,主要是因為先進生產技術的傳入,由此進一步認識生產力決定作用在社會進步進程中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教學要點
一、東晉的偏安
二、南朝的政治
三、江南地區的開發
1.江南農業開發的主要原因和表現
2.江南農業開發的影響
3.江南手工業的顯著發展
4.江南商業貿易和城市的發展
教學要求和建議
一、本課重點:江南經濟開發的主要表現。
本課難點:江南地區開發的原因。
二、講授新課之前,可引導學生溫習上節課所學內容,了解八王之亂后我國社會出現的一些新的情況。特別要指出,八王之亂的破壞,西、北各族勢力的沖擊,不僅直接導致西晉滅亡,而且引起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人口遷徙,由此導入 新課。
三、“東晉的偏安”一目,在修訂大綱中,是閱讀內容。教師不必細講。但是,為了便于學生了解后邊的內容,也可略作串講。包括講述東晉建立的時間、開國皇帝、都城;概括出東晉王朝的特點,突出它的軟弱性。造成軟弱的原因,一是政權的基礎是建立在北方南下的貴族官僚地主與江南大地主支持上,皇室受其左右。二是東晉政權時刻受到來自北方十六國的威脅,偏安江南,茍且偷生。課本中的插圖是反映東晉社會生活的,有助于學生對東晉政治加深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