佇立在葡萄藤面前,似在欣賞古老的風景,傾聽風景中的生命絮語。我不禁惦念曾經葡萄藤下和藹的微笑,惦念那個視我如命又讓我摯愛一生的人—姥姥。
清風微拂,搖曳了滿架的紫色晶瑩。我與姥姥在葡萄藤交織的陰涼處鋪上一張草席,她給我講述抗戰時期人們的
貧困生活與奮斗精神,給我采摘我愛的紫葡萄。雖然沒有“攜杖來追柳外涼,畫橋南畔倚胡床”的恣意,卻也讓我心安溫暖。我想我是個極易滿足的小乞丐,這忽然之間的幸福感,是我敝帚自珍的東西。
那日,黃昏的陽光穿透藤蔓映射在地上如那細細的金絲,投影出花花綠綠的圖案;空氣里彌漫著那獨特的溫度,還帶著些淡淡泥土的氣息以及野花的芬芳。姥姥搬來矮板凳去采摘高處的葡萄,我疑惑不解。
“姥姥,姥姥,為什么非要費事去摘高處的葡萄呢?”
“傻丫頭,高處的葡萄接受的陽光多啊!你吃起來不就會覺得很甜嗎?”我年齡還小,直至如今長大了,還是不清楚這是否符合科學依據,可是我知道,這是愛的見證,是親情的證據。淺淺的,卻又暖到了心底。
她左手扶著墻壁,右手拿著事先準備好的剪刀,左瞧瞧,右看看。一番搜索之后,她好似發現了最圓潤晶瑩的那一串,“咔嚓”一聲便將之捧在手中,略帶歲月痕跡的嘴角勾起滿意的弧度。她正待從板凳上下來,不放心的我連忙迎了上去扶住她。“姥姥,你也不小心一點!”我裝作嚴肅狀,心里無奈又擔憂。“姥姥還沒老呢!這不,我摘了你愛吃的葡萄,快回屋等著,姥姥去給丫頭洗洗。”姥姥費力的想要摸摸我的頭,可最后只能無奈地拍了拍我的肩膀。她轉身向放水的地方走去,很慢,很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