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護理最重要措施和觀察 篇1
白血病的治療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目前國內治療的療程要求達到5年[3]。白血病在治療和康復過程中,毒副反應和并發癥的發生率和嚴重程度常常大于疾病本身所致的癥狀。因此,護理人員必須了解化療方案、化療藥物的作用機理、用法和毒性反應,按時準確給藥,可預見性地采取各種有效的護理措施,預防和減輕毒性反應。本研究表明,化療藥物對白細胞數目的影響最大;常用的四種化療方案所出現的副作用差異無顯著性;對化療患者的心理、飲食、生活指導,可有效的減少化療副作用的發生。
3.1 心理護理 心理社會因素與白血病的發生、發展之間有密切的關系,白血病患者的生活質量及生存期有明顯的相關性,為此對白血病患者的心理護理尤為重要,并越來越受到重視,合理的心理護理,可起到藥物所不能達到的作用。我們通過對觀察組131例患者在整個化療過程中在全面收集患者的主、客觀資料的基礎上,對心理社會資料也進行系統的評估,并根據患者的心理狀態,有針對性地給予心理疏導和支持。經過反復多次的心理指導,觀察組所出現的化療副作用明顯比對照組少,均能以良好的心態完成整個療程。
3.2 化療副作用的預防護理
3.2.1 藥物外滲與繼發性靜脈炎 多數化療藥物有強烈的刺激性,如外滲可致劇烈疼痛、組織壞死甚至造成肢體斷殘,有些化療藥無明顯外滲亦繼發靜脈炎。因此在注射化療藥物時選擇血管尤其重要,對多次化療及外周靜脈血管較細者宜用鎖骨下靜脈、頸外靜脈、股靜脈穿刺置管。上述部位血管徑粗,血流速度快,藥物與管壁接觸時間短,既減輕化療藥物對局部血管的刺激癥狀,又避免靜脈炎的發生。由于在化療過程中我們注意以上的各個環節,兩組患者均無藥物外滲及靜脈炎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