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我國政府管理會計的構建與應用
一、我國政府管理會計的現狀
隨著我國政府財務管理的不斷深入,各級政府部門從實踐經驗出發,逐漸摸索出一套加強財務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的方法,但缺乏系統、科學的決策控制理論指導。隨著建立節約型政府的推進,我國開始了很多政府管理會計實踐,比如預算方面的績效預算、中期預算;作業成本法、標準成本法等成本管理方法也在一些政府部門開始試點;績效管理在我國更是受到重視,各地開始進行績效評價,有些政府部門開始運用平衡計分卡、基準等方法進行績效管理;政府人力資源會計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
我國政府管理會計實踐有幾個特點:一是通過借鑒企業和國外的管理會計技術,部分管理會計技術開始在政府應用,但還沒有推廣,也不成熟;二是缺乏一個完整的政府管理會計理論體系來指導實踐。
二、我國政府管理會計難以推廣的原因
(一)政府管理會計自身的局限性
府管理會計的對象難以確定和計量。通常有四個方面的計量難題:缺乏數據、質量難題、缺乏審計績效標準和分配間接費用到責任中心的難題。很多政府管理會計技術的成功運用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提供數量化的產出數據。而在項目剛開始時,獲取量化數據是一個難題。政府管理會計對象是政府所提供的公共管理或公共服務。由于政府管理會計本身涉及多學科領域,如經濟學、管理學和政治學等,加上政府既是經濟組織也是政府組織,政府行為既涉及經濟問題也涉及政府問題、社會問題,使得政府管理會計對象比企業更加復雜。而且政府行為通常沒有利潤或回報,使得政府沒有動機來實施管理會計。政府的產出也容易受到法律和其他非政府因素的干預,使得產出衡量非常復雜。同時,并非所有耗費的資源都能準確計量和確認,即使成本能夠計量,有時也缺乏有價值的評價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