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科學的實習報告范文 篇1
5月20日清晨,我們踏上了去寧波的火車,在寧波的天童實驗站我們要進行為期一周的實習課程的學習.就在一天之前,王秀之老師對我們提出了期望,她說實習是個艱苦的過程,大學四年里也就只有這么一次寶貴的經歷,對有的同學來說,這是一生都難得的經歷,只有每個人都積極參與,親身經歷,才能掌握到實驗的要領,體會實習的樂趣所在,在實習中有所收獲.最初以為實習會是苦不堪言的,根本沒有樂趣所言,然而現在回想起來,確實有時會覺得累和苦,但心是雀躍的,就象是甜蜜的負擔,我們欣然接受.
行程篇
俗話說"入鄉隨俗",既然來到了天童森林國家公園,我們就應該對這里的地形,道路,森林中的植物,周邊的人群有所了解,因此5月21日早上,在兩位王老師簡短的講話后,我們一行人就隨著王希華老師繞山一周,熟悉地形,其中自始至終貫穿的一個重要的環節就是要認識這里的常住居民——當地生長的植物,在以后幾天里,認植物的幾乎成了我們睡前必修課,即使茶余飯后,三五好友也常聚在一起,以搶答游戲的形式來辨認植物,不失為勞逸結合,寓學于樂的好方法.
當天下午,我們的分組實習就正式開始了.我們是第二組,跟隨王希華老師進行植被生態學的實習.第一個內容就是學習最常用的野外植被調查,群落取樣的方法――樣地記錄(關于實驗的具體過程將會在實驗篇中進行詳細介紹),這也正是應用和補充植物知識的好時機.拉樣方的過程中,由于同學們對直線判定的主觀誤差,使得樣方很難得確定,修整了多次才行將完成.在辨認植物時,我們常常有所猶豫,效率并不是很高,14個人調查一個20×20樣地花了將近3個小時的時間.在處理上面兩個樣方時,為了追求效率,我們分成兩組同時進行,不料這種自作聰明的行為卻犯了王老師的大忌.當時不理解老師的做法,現在想來確有道理,我們既是去學習,不是完成任務,那么只有跟著老師手把手的認識植物才能真正有所收獲,事實也證明了,我們這幾個"偷懶的人"鑒別植物的能力確實不如由王老師親自把關的幾個人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