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分析,每100 g干菇中含粗蛋白25.4 g,脂肪3.3 g,總糖58.8 g(其中無碳水化合物51.5 g),維生素7.3 g,灰分12.5 g,熱能值1 447.664 kj,含有20種氨基酸(包括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雞腿菇是一種藥用真菌,味甘滑性平,有益脾胃、清心安神等功效。其可在室內栽培,還可在林蔭地栽培,也可與高桿植物套作栽培。雞腿菇出菇棚可栽培干料150 t/hm2,投資約12萬元/m2,收入可達45萬元/hm2左右,純利潤在33萬元/hm2。較適宜于西部北方地區大面積種植與推廣。
2017年,西安市長安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食用菌站,在長安區韋曲街道焦村食用菌平菇生產基地,利用工業棉紡織廠的下腳料——廢棉絨試驗栽培雞腿菇品種cc168取得成功,并獲得很高的經濟效益,突破了西安市長安區食用菌品種單一的格局。該菌種來自山東省壽光市食用菌研究所,2017年8月15日引進雞腿菇cc168原種,8月20日原種分離生產種,9月27日在棚內陽畦栽培,11—12月出菇上市,每投料栽培1批,可收鮮菇3-4潮。
1培養料配方
廢棉絨50 kg、麩皮20 kg、餅肥3 kg、尿素0.7 kg、磷酸二氫鉀0.2 kg、生石灰4 kg。
2發酵
雞腿菇屬腐生性真菌,栽培料須進行發酵處理,以利于菌絲吸收發育。根據配方將原料稱重,按料水比1.0∶1.3加入清水并充分攪拌均勻,做出截面為梯形的料堆,料面高0.8-1.0 m,底寬1.2 m,長度不限(如氣溫在10 ℃時,可適當加寬、加高)。在料堆上部用4-5 cm錘形木棒每40-50 cm打孔至料底,以免造成厭氧發酵,并加蓋覆蓋物發酵[1]。使料溫達到55-60 ℃,保持24 h即可翻堆,連續發酵2-4次,以保證培養料全部發酵腐熟。翻堆時,要檢查基料失水情況,并根據氣候狀況按1∶0.1-0.2料水比加水,經7-10 d完成堆積發酵,最后攤開料堆,排出廢氣,當料溫降至30 ℃即可上畦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