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教學設計 篇1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揭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板書并齊讀課題)。
2、介紹背景。欣賞范讀。
二、初讀指導。
1、自讀古詩,要求讀準字音。
2、標出停頓的符號,畫出不理解的問語。
3、檢查自讀情況:(1)指名讀古詩,相機正音。(2)指名畫出停頓。(3)自讀古詩,讀正確。
三、復習學古詩的方法。
第一步:釋詩題;第二步:知詩人;
第三步:明詩意;第四步:悟詩情。
四、用“四步法”學習《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一)課堂交流。
1、釋詩題:(寫作詩的時間、地點和心情,六月二十七日在望湖樓被美景深深陶醉了寫的詩。)
2、知詩人:作者是北宋文學家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與其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
3、明詩意:
(1)哪些詞語的意思你一看就明白了。
(2)還有哪些不明白的我們一起來討論。云怎樣?雨怎樣?風怎樣?水怎樣?
(3)理解全詩。再讀讀這首詩,說說詩的大致意思。
4、悟詩情:
(1)創設情境:假如你來到西湖邊的望湖樓上,看見了這疾雨急來急去的變幻景色。你會怎么誦讀?
(2)指名朗誦,體會情感。
5、有感情地背誦詩句。
6、小結。蘇軾在寫景時,是抓住什么特點來的?
景物多:云、雨、風、水、山、船、地、樓。
變化快:未遮山、亂入船、忽吹散、水如天。
動態多:翻、遮、跳、入、吹
五、拓展閱讀:《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其二。
放生魚鱉逐人來,無主荷花到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