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國也》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學習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
2.能歸納“數(shù)、發(fā)、直、兵、勝”多義詞的義項,掌握“或……或……”“直……耳,是……也”“是何異于……”幾個句式的特點。
3.熟讀課文的基礎上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多義詞義項的歸納和孟子仁政思想的理解。
教學難點
課文中“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的理解。
教具準備
投影儀、投影膠片
課時安排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簡介孟子及孟子思想,熟讀課文。
[教學步驟 ]一、導語
同學們,我們在初中學過孟子的文章《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其中“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成為后世廣泛引用的名言警句,在今天仍然有很強的生命力!暗玫蓝嘀薄笆У拦阎边分別成為成語沿用至今。之所以會這樣,說明孟子的仁政思想不僅對當時,而且對后世影響極大。今天,我們來學習孟子的又一篇表明他仁政思想的文章《寡人之于國也》,從中可以再進一步理解他的仁政思想。
二、孟子生平及孟子思想簡介
學生可結合注釋①及課文后關于孟子的介紹來了解。
教師適當補充:
孟子繼承了孔子的學說,主張效法先王,推行仁政,宣揚性善,反對功利,反對戰(zhàn)爭,這些在當時列國紛爭的形勢下,被認為是脫離實際的空論。但他思想中的民主精神,民本思想等都符合人民的愿望,具有進步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