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從何時起,“共享”這個詞就充斥在我們的生活中每個角落。嗷嗷待哺的小嬰兒就用上了共享嬰兒車,無車一族出門也不必擠公交擠地鐵而是選擇共享單車或共享汽車,盛夏突如其來一場大雨也能在路邊找到共享雨傘。
“共享”字面意思好像是“共同享有”。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會有閑置物或不能頻繁使用的東西。我分享給你你分享給我,大家各取所需。生活也方便不少。
“共享嬰兒車”在我還是個嬰兒時還未出現,所以我沒那么幸運可以體驗到它的便利。每天出門前都會查好天氣預報以檢查是否需要帶傘,所以“共享雨傘”也沒使用過。唯有大街小巷到處停著的“共享單車”我是親身體驗過的。
在我還是個剛踏入初中校門的校園“新人”時,都是爺爺騎助動車接送我上學。小小的助動車穿行在車流中極為便利,安心的靠在爺爺身后等著看到校門的那一刻就是我唯一需要做的事了。可看著爺爺在本該享受的年紀跟著我一起天不亮就起床,跟我一起緊張到校時間,就有絲愧疚之情在心中生根發芽蔓延。特別是到了暴雨天的上學路上。狂風大作,街邊的植樹被吹的“呼哧呼哧”搖擺,人行道邊的高低落差處積起一層雨水。豆大的雨點噼里啪啦的打在雨衣上。臉旁的發絲也早已被淋濕,膝蓋更是暴露在外褲腿盡濕。再看爺爺,哪止褲腿,抹一把臉就像剛洗過一般,整條褲子都被冰涼的雨水浸濕。如果我能自己去學校,也不必讓爺爺跟我一起受苦了。每次都在心中暗自難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