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指導個性化朗讀——四年級《桂花雨》 篇1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46
廈門市同安區第二實驗小學 紀亞妮
師:請同學們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讀完后,想想、說說你為什么喜歡讀這一部分?為什么這么讀?
生1:老師,我喜歡讀的是搖花對我來說是件大事,所以總是問母親:'媽,怎么還不搖桂花呀?'
師:請你說說為什么喜歡讀這一句子。
生1:因為我從這個句子體會到作者盼望搖桂花的迫切心情。
師:那你覺得該怎么讀?
生1:我覺得這個媽字應該讀長一些。學生試讀。
師:誰有不同的看法?
生2:我覺得這個媽應該讀得短、快一些。
師:為什么?
生2:因為讀得短、快一些才能讀出作者盼望搖桂花的迫切心情。學生試讀。
師:誰還有不同的看法?
生3:我覺得這個媽可以讀得長一些,不僅可以讀出作者盼望搖桂花的迫切心情,也可以讀出作者的撒嬌。學生試讀。
師:請同學們用你自己喜歡的語氣讀讀這句話。
全體學生試讀,讀出自己喜歡的語氣。
[評析]
聽著學生這樣極富創意的朗讀,我不禁想到《語文課程標準》所提出的: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是啊,朗讀是一門藝術,指導個性化的朗讀更是一門藝術。在本段教學中,學生把文中的人物讀活了,重在老師能尊重學生的不同意見,讓學生進行有創造的思維,指導個性化的朗讀。這樣個性化的朗讀,既能意會生情,又能表意傳情。離開了朗讀的中介,學生是很難理解課文、理解課文中的人物,當然更談不上讓人物活起來。其實,一篇課文讀懂了,讀出味來了,教學方法也就隨之有了。好的教學方法,也是讀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