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雷雨》優秀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 了解劇本文所展示的矛盾沖突及沖突的性質,進而弄清沖突發展的過程;
2、通過品味富有個性化、動作性的人物語言,把握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特殊心態及其個性特點;
3、 品味戲劇臺詞的豐富的內涵,透析它們的言外之意;
教學重點:學會揣摩戲劇語言,初步了解人物復雜個性。
教學難點:如何引導學生構建對戲劇語言的個性化解讀
課時:4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二課時
一、 導入
上世紀60年代,有一位年輕的日本作家訪問中國,他專程登門拜訪了劇作家曹禺先生,并表達了這樣的愿望:“我希望日后也能寫出像您的《雷雨》那樣的杰作來。” 這位日本作家是誰呢?他就是1994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大江健三郎先生。《雷雨》是曹禺在中學時期開始構思,在大學畢業時完成的話劇處女作。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這部年輕的作品,成為大江先生眼里“豐碑”式的巨著呢?
二、 介紹作者及情節
1、曹禺,原名萬家寶。1910年出生于天津一個沒落的封建家庭。1933年在清華大學讀書時完成了處女作多幕劇《雷雨》,一年后,時任《文學季刊》編委的巴金在編輯部的故紙堆里發現了它,并感動得為它掉下了激動的眼淚。它的發表立刻引起了中國劇壇的強烈震動。從1935年在日本東京第一次演出以來,我國許多重要劇團都競相排演,并相繼拍成電影、電視連續劇。繼《雷雨》之后,作家又寫了《日出》、《北京人》、《原野》等劇本。解放后,有《膽劍篇》、《明朗的天》、《王昭君》等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