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活動中做數(shù)學 篇1
影響學生學習新知惟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學習者已經(jīng)知道了什么,要探明這一點,并應據(jù)此進行教學。——奧蘇伯爾
在教學“認識人民幣”一課時,我們在小學一年級4個班中對學生做了“認識人民幣”、“兌換人民幣”、“支付人民幣”的抽樣調(diào)查,結果發(fā)現(xiàn),學生認識人民幣的比例為96.5%,兌換人民幣的正確率為83%,參加過10元以下購物付款的比例則為64%,可見學生已經(jīng)具備了一些相關的知識和技能。
根據(jù)這種情況,我們將本課設計成“招考營業(yè)員”、“我是小顧客”、“物物交換”、“用物兌幣”等幾項活動,進行了本課教學——
一、準備階段:
1. 收集“商品”:讓學生自帶一些玩具、學習用品或生活用品,并制作出價格標簽掛在商品上。
2. 布置“商店”:將課桌布置為柜臺,按玩具、學習用品、生活用品分別放好。
3. 提供給每人若干人民幣。
二、實施階段:
(一)爭當小小營業(yè)員。
1. 多媒體展示各種面值人民幣,讓大家認一認,說一說。
2. 多媒體顯示1角、2角、5角的人民幣,并提問應該怎樣以此兌換1元的人民幣?
生1:2個5角換1元。
生2:10個1角換1元。
生3:5個2角換1元。
生4:1張5角、1張1角、2張2角換1元。
生5:4張2角、2張1角換1元……
3. 多媒體顯示面值為1元、2元、5元人民幣,并提問應該怎樣以此兌換10元的人民幣?
(可采取小組活動,每人填寫出1份列出兌換方式的表格,然后大家共同檢查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