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具構成:
十根寬度、高度為2.5厘米,長度從100厘米遞減至10厘米,且等差為10厘米的紅色木棒組成。
教育目的:
1.通過視覺辨別,感知長棒在長和短上的差異,培養辨別長短的視覺能力。
2.發展用視覺及肌肉感覺別人一度空間差異的能力。
操作方法:
1.教師介紹工作區域,取鋪工作毯、工作卡,介紹今天的工作名稱
2.教師展示工作:
(1)教師從最短的一根長棒拿起,依次拿到工作毯上散放。
(2)從最長的一根開始,用右手食指、中指按左—上—右—下的順序觸摸,以左端對齊的方式將十根長棒排列成長棒形。
(3)拿出最短的一根進行錯控。
(4)取出最長的一根和最短的一根,進行三段式教學。
(5)從最長的一根依次放回。
3.幼兒嘗試工作。
4.工作結束,從哪拿得送回哪去。
變化與延伸:
1.自由造型
2.哪一個不見了
3.比一比
4.與圖片配對
適用年齡:
3歲以上。
錯誤控制:
1.最短的一根長棒是十根長棒的等差。
2.逐步學會自我識別錯誤。
3.學習用視覺辨別錯誤。
興趣點:
1.長短不同的長棒可以搭建成各種造型。
2.幼兒搬運長棒滿足了幼兒協調性及大肌肉發展的需求。
注意事項:
1.當幼兒取長棒時,注意觀察周圍,不要碰傷別人。
2.從最短的一根開始取,從最長的一根開始放回,一次只能拿取一根長棒。
感官教案——長棒
作文輔導第九講調動讀者的感官和心靈,與你共鳴
作文寫得不生動、不實在的原因之一是平鋪直敘,克服這個毛病的一個重要方法就是掌握好“詳寫、略寫和不寫”,使文章濃淡相宜、疏密有致。作文寫得不生動、不實在的另一個原因是空洞平淡,聯想和描寫是克服這個毛病的兩個重要方法。從這一講開始,我們首先來練習描寫。
第九講 調動讀者的感官和心靈,與你共鳴
描寫,是用形象性的、滲透著感情的語言,用繪聲繪色的手法,把人物、事物、景物的狀態、神態、動態具體真切地勾畫出來,使其直接訴諸讀者的感覺器官,以引起某種程度的美感或快感,進而產生感情上的共鳴。
敘述,是作者對人物、事件、環境所做的概括和講述,使讀者清楚、明白。
如果把敘述比作搭骨架,那么描寫就是添血肉。二者是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不會敘述是最低等的作文,讀者讀都讀不明白,還談得上別的嗎?但是,只有敘述,沒有描寫,也不是好作文,這樣的作文往往顯得空洞平淡,無生氣,不生動。設想一下,如果連著念幾篇這樣的作文,讀者不困才怪呢!怎么辦?就要運用好描寫,調動讀者的感官和心靈,與你共鳴。
《最后一課》這篇課文,就是成功地運用描寫的典范。為什么這篇一百多年以前寫的文章,事情發生的地點離我們又有幾萬里之遙,而我們今天讀起來是那樣激動呢?就是作者的描寫使我們的眼睛好象看見了當時的情景、使我們的耳朵好象聽見了當時的聲音、使我們的身體好象接觸到了當時的氣氛,也就是使我們有了“如聞其聲”、“如見其形”、“如臨其境”的感覺,因而在思想感情上與作者產生了共鳴。
感官總動員(通用9篇)
感官總動員 篇1
主題目標:1、培養幼兒對人體感覺的探索精神及學習的興趣。2、發展幼兒的感知、觀察能力及用不同語言表達感官經驗的能力。3、認識感覺器官的重要性,學習運用聽、看、摸、嗅等感覺途徑探索事物。教育活動:1、健康活動:身體觸覺 愛護眼睛2、語言活動:故事《顏色真奇妙》 小線索大偵探3、社會活動:神秘箱 假如我看不見4、科學活動:嗅覺瓶 眼睛變魔術 復習8以內數的形成5、藝術活動:歌曲《貓戴帽》 制作香香袋環境創設:師生共同布置活動區角,各種五官表情卡片、娃娃臉譜(無五官)、彩色透明卡、眼鏡架。家長工作:1、和幼兒一起搜集日常生活中顏色鮮明、氣味較強、觸感較明顯的物品,供幼兒運用不同的感官去感知探索。2、外出時注意引導孩子運用不同的感官了解周圍環境。活動設計1集體活動(一)活動內容:社會《神秘箱》活動目標:1、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2、發展幼兒觸覺、嗅覺、視覺的發展。3、運用感官知覺做游戲,了解各種感覺器官的功能。活動準備:教師自制神秘箱,并將常見物品,放在箱子中。活動過程:(一)、導入 游戲“指指點點”,激發幼兒興趣。(二)展開1、展示教師自制的神秘箱,并介紹使用方法: 教師將某一物品放進神秘箱,讓幼兒運用感官去探索,猜測箱內藏的是什么東西,僅能運用一種感官。2、教師請一名幼兒單獨參與游戲,幼兒運用某種感官探索箱內物品后,若仍沒有猜出,可再利用不同感官繼續探索。猜中后換另一名幼兒玩。3請三名幼兒共同游戲,每名幼兒選擇只能用一種感官,猜出箱內的物品,看誰的速度最快。4、 教師與幼兒共同討論不同感官猜測物品的感受:哪種感官最靈敏,你喜歡用哪一種感官?哪一種物品摸起來很粗,哪種物品聞不出味道。(三)、結束 講評幼兒表現,結束。區域活動活動目標:1、 教育幼兒要與人友好相處。2、 培養幼兒的交往能力、動手操作能力。3、 教師重點指導操作區和美術區的幼兒活動活動準備:開放音樂之家、超市、構筑區、圖書區、操作區活動過程:1、 通過談話,引起幼兒活動興趣。小朋友喜歡區域活動嗎?為什么?2、 教師為幼兒介紹班級中區域的劃分和活動規則。3、請幼兒根據自己的意愿自愿選區進區4、教師指導活動區 (1)操作區: 指導幼兒用“神秘箱”開展活動,將幼兒搜集的各種物品,放在操作箱中,利用游戲的形式,聯系感官的靈敏。(2)美術區 指導幼兒利用圓形器物、卡紙、橡皮筋等,進行想象和創作,制作“眼睛變魔術”的玩具。5、 教師與幼兒共同評價活動教師:今天,你都玩了什么?和誰玩的?玩得開心嗎?有沒有遇到不高興的事?下次你想到哪個區玩?6、師生共同收玩具7、 結束集體活動(二)活動內容:語言《小線索大偵探》 活動目標:1、 激發幼兒觀察周圍事物的興趣。2、 培養幼兒口語表達能力。3、 通過活動,運用視覺觀察物品特征。活動準備:常見物品,如:衛生紙、玩具、毛衣等。活動過程:(一)導入 你喜歡什么東西?(二)展開1、 幼兒說一說自己最喜歡的一樣東西的特征。2、教師出示一件教師中常見的物品,請幼兒仔細觀察該物品有什么特征,如:顏色、形狀、體積大小、給人們的感覺、用途等。3教師將該物品收起來,請幼兒自由談論剛才所見物品的特征,教師將幼兒發表的內容記在黑板上。4、 教師在將這件物品拿出展示,請幼兒比較:剛才談到的特征與物品實際的特征是否吻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教師可將物品增至二或三個,觀察時間依幼兒觀察力的提高而減少,然后重復以上步驟。(三)結束 講評幼兒表現,將觀察用的物品,置于活動區域,結束。區域活動活動目標:1、 教育幼兒要與人友好相處。2、 培養幼兒的交往能力、動手操作能力。3、 教師重點指導操作區和美術區的幼兒活動活動準備:開放音樂之家、超市、構筑區、圖書區、操作區活動過程:1、 通過談話,引起幼兒活動興趣。小朋友喜歡區域活動嗎?為什么?2.教師為幼兒介紹班級中區域的劃分和活動規則。3、請幼兒根據自己的意愿自愿選區進區4、教師指導活動區 (1)操作區: 指導幼兒用各種瓶子、有氣味的物品,繼續制作香香瓶。(2)美術區 指導幼兒利用圓形器物、卡紙、橡皮筋等,進行想象和創作,制作“眼睛變魔術”的玩具。5、 教師與幼兒共同評價活動教師:今天,你都玩了什么?和誰玩的?玩得開心嗎?有沒有遇到不高興的事?下次你想到哪個區玩?6、師生共同收玩具7、 結束。
粉紅塔感官活動教案(通用2篇)
粉紅塔感官活動教案 篇1
活動名稱:感官——粉紅塔2
教具構成:粉紅塔
教育目的:
1. 認識物體的大小關系。
2. 通過視覺獲得對三維空間差別變化,了解遞增遞減的關系。
3. 發展動作及視覺、觸覺的協調。
操作方法:
1. 介紹工作名稱,去工作毯、工作卡、用具。
2. 教師展示工作:粉紅塔進行排序,進行錯誤控制,粉紅塔伴隨記憶練習。
3. 三段式教學:認識最大的、最小的。
4. 請幼兒嘗試操作。
5. 工作結束,從哪拿得送回哪去。
變化與延伸:粉紅塔排序。
錯誤控制:幼兒的視覺判斷
興趣點:拿取粉紅塔的過程、粉紅塔搭高排序的過程。
注意事項:每次只拿一塊,拿時從最小的拿,放時從最大的放。
活動名稱:感官——粉紅塔3
教具構成:粉紅塔
教育目的:
1. 培養幼兒邏輯思維能力和創造力。
2. 鍛煉幼兒手眼協調能力和做事的順序性。
操作方法:
1. 介紹工作名稱,去工作毯、工作卡、用具。
2. 教師展示操作過程:粉紅塔水平排列,按大小進行排序。
3. 請幼兒嘗試操作,對粉紅塔進行造型。
4. 工作結束,從哪拿得送回哪去。
變化與延伸:粉紅塔的多種造型
錯誤控制:教師、幼兒的視覺判斷
興趣點:粉紅塔的造型過程,幼兒拼搭造型后的成就感。
注意事項:注意孩子的順序性。
粉紅塔感官活動教案 篇2教育目的:
1. 認識物體的大小關系。
2. 通過視覺獲得對三維空間差別變化,了解遞增遞減的關系。
3. 發展動作及視覺、觸覺的`協調。
感官活動——粉紅塔
教具構成:
粉紅塔
教育目的:
1. 認識物體的大小關系。
2. 通過視覺獲得對三維空間差別變化,了解遞增遞減的關系。
3. 發展動作及視覺、觸覺的協調。
操作方法:
1. 介紹工作名稱,去工作毯、工作卡、用具。
2. 教師展示工作:粉紅塔進行排序,進行錯誤控制,粉紅塔伴隨記憶練習。
3. 三段式教學:認識最大的、最小的。
4. 請幼兒嘗試操作。
5. 工作結束,從哪拿得送回哪去。
變化與延伸:
粉紅塔排序。
錯誤控制:
幼兒的視覺判斷
興趣點:
拿取粉紅塔的過程、粉紅塔搭高排序的過程。
注意事項:
每次只拿一塊,拿時從最小的拿,放時從最大的放。
活動名稱:感官——粉紅塔3
教具構成:
粉紅塔
教育目的:
1. 培養幼兒邏輯思維能力和創造力。
2. 鍛煉幼兒手眼協調能力和做事的順序性。
操作方法:
1. 介紹工作名稱,去工作毯、工作卡、用具。
2. 教師展示操作過程:粉紅塔水平排列,按大小進行排序。
3. 請幼兒嘗試操作,對粉紅塔進行造型。
4. 工作結束,從哪拿得送回哪去。
變化與延伸:
粉紅塔的多種造型
錯誤控制:
教師、幼兒的視覺判斷
興趣點:
粉紅塔的造型過程,幼兒拼搭造型后的成就感。
注意事項:
注意孩子的順序性。
蒙氏感官《尋找精靈的家》
活動目標:1、認識橙、綠、紫、白、黑五種顏色,并能在活動中找到相對應顏色。2、體驗游戲的快樂。活動準備:1、色板22、橘子、蘋果、葡萄、棒棒糖、鞋子的卡片若干3、五色小精靈圖片各一個4、事先把五位老師的衣服上貼上橙、綠、紫、白、黑顏色不一的笑臉活動過程:1、取工作2、分別取出散放在工作毯的右下角3、三階段教學(1)認識顏色橙、綠、紫、白、黑(2)辨認(3)確認4、配對5、收工作6、挑禮物 師:“小朋友表現的太棒了,老師給小朋友說一個好消息。今天小精靈們要過生日,邀請小朋友去。”教師出示禮物(橙色的橘子、綠色的蘋果、紫色的葡萄、白色棒棒糖、黑色的鞋子卡片)。請每位小朋友挑一件禮物,并說出自己禮物的名稱。7、開火車 師;“禮物挑好了那咱們出發吧,不過再去小精靈家時要經過五個特別的地方,請小朋友仔細看。”教師做火車頭,幼兒跟在身后。8、送禮物 師:“小精靈的家到了,我們來把禮物送給他們吧。”出示五種顏色的精靈卡片,請幼兒把禮物送給顏色相對應的精靈。師:“小精靈說謝謝小朋友,他也有禮物送給你們。”給每位幼兒衣服上粘貼一個小笑臉。9、找客人 師:“小精靈要開舞會了,但邀請的客人還沒有到。他想請小朋友幫忙。請把和你衣服上一樣顏色的客人請上來。”請幼兒找出和自己顏色一樣的客人。10、舉行舞會,師幼一起跳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