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內容:教科書第20頁例2。
教學目標:
1. 加深對解決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問題思路與計算方法的理解,使學生學會解答稍復雜的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問題。
2. 發展學生分析推理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播放公路上往來不斷的車輛及噪雜的聲音。
師:噪音對人的健康有害,綠化造林可以降低噪音。
出示畫面(如教材第20頁情境圖)請學生說說對圖意的理解。
師:從圖中我們知道了公路上車輛的聲音是80分貝,經過綠化帶的隔離,噪音降低了1/8。根據這些條件,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學生提問題,教師板書。(噪音降低了多少?綠化帶這邊聽到的聲音是多少分貝?)
師:我們來解決第一個問題:噪音降低了多少?誰能把問題完整地敘述出來。
生:公路上測得聲音為80分貝,經過綠化帶的隔離,噪音降低了1/8,噪音降低了多少?
出示線段圖
請學生把條件與問題在線段上表示出來(如下圖)。
提問:把誰看作單位“1”?然后讓學生獨立解答。
師:現在我們解決第二個問題。誰能把問題完整地敘述出來?
生:公路上測得聲音為80分貝,經過綠化帶的隔離,噪音降低了1/8,現在聽到的聲音是多少分貝?
師:線段圖上哪一段表示“現在聽到的聲音有多少分貝”?
把線段圖補充完整。
小組討論探討解決方法。
匯報交流方法。
第一種方法:先求出降低了多少分貝?再用原來的分貝數減去降低的分貝數。
列式80-80×(1/8)=70(分貝)
第二種方法:先求出現在聽到的分貝數是原來分貝數的幾分之幾?再求出現在聽到的聲音有多少分貝?
列式
提問:1-1/8表示什么?在線段圖上表示出來。
2分數乘法之解決問題教學設計
《分數乘法復習課》教學設計
復習目標:
1、使學生掌握分數乘法的計算方法,并能運用這個方法進行相關計算。
2、使學生能分辨清楚先乘后加減的運算順序,并能熟練地應用乘法運算定律進行簡便計算。
3、引導學生準確地找到單位“1”,并能熟練地解答一步和二步的乘法應用題。
4、理解倒數的意義,怎樣求倒數
復習重點:
1、掌握分數乘法的計算方法,并能熟練地應用乘法運算定律進行簡便計算。
2、引導學生找準單位“1”,分析應用題的數量關系。
3、理解倒數的意義和怎樣求倒數。
復習難點:讓學生正確、獨立地分析應用題的數量關系。
談話導入課題
今天我們上一節復習課,課前老師讓同學們獨立歸納整理了第二單元,誰來說一說第二單元學習了什么知識,它包括哪些內容?
誰還想來說一說?
這節課我們復習分數乘法(板書課題)
合作交流
師:我們先來看一看學習目標(課件)
學習目標:
1、進一步掌握分數乘法的計算方法,并能準確地計算。
2、能熟練地應用乘法運算定律進行簡便計算。
3、鞏固倒數的概念,能熟練求出一個數的倒數。
4、會解答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實際問題。
我們要完成這么多任務大約需要兩節課,為了節省時間提高學習效果,怎么辦?你的辦法很不錯,那我們分組分項來整理(老師分配任務)
師:在歸納整理之前讓我們看一下歸納整理提示(課件)
歸納整理提示:
1、整理內容具體、全面,思路清晰,展示方式新穎。
2、每個內容都要有舉例說明。
3、選擇有代表性的習題對學生進行檢測。
同學們明確了歸納整理要求,下面各組開始整理
整理
師:哪組愿意把你們整理的成果分項給大家?
《整數乘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分數乘法》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教材第14頁例5、例6
教學目標:
1、學生理解整數運算定律對分數乘法同樣適用,并會靈活運用運算定律進行一些簡便計算;
2、經歷簡便計算的過程,體驗對比分析的學習方法;
3、發展學生的簡便運算意識和分析能力,體驗算法的優化過程。
教學重點:
理解并掌握分數乘法算式題的簡便算法
教學難點:
靈活選擇算法進行簡便計算
教學方法:
創設情境,質疑引導
觀察發現,分析推理
教學準備:
ppt課件、練習紙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師:同學們,通過以前的學習,我們掌握了運用整數乘法解決相關的數學問題。今天,智慧老人給大家帶來了三個問題,請大家拿出紙和筆迎接它們吧!
復習整數乘法運算定律(ppt出示)
(1)25×7×4 (2)63×4+37×4 (3)(125+8)×8
師: 現在請第一大組的同學做第一小題,請第二大組的同學做第二小題,第三、四大組的同學請做第3小題。(等待3分鐘)誰愿意上來板書?
師:同學們都很積極,老師很欣賞大家的這種學習狀態。下面我將請三位同學到黑板上板書。
(三個學生上臺各板書一道題)
師巡視,后全班訂正:
分別請三個小老師來評判學生的板書情況,給予及時評價:大家同意小老師的觀點么?
《乘數中間有零的乘法》教學設計(精選2篇)
《乘數中間有零的乘法》教學設計 篇1
教學內容:蘇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乘數中間有零的乘法(第76--77頁)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在學生掌握三位數乘一位數的一般方法之后,能利用一般筆算方法自主學習、掌握乘數中間有零的筆算方法,把估算和筆算結合起來,逐步形成在筆算時自覺進行估算的意識。
2、方法與過程:能運用學過的計算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并能和同學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
3、情感與態度:學生在探索算法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增強自主探索的意識,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習的信心。
教學重點:結合估算和已有的筆算方法,探索并掌握乘數中間有零的乘法筆算方法。
教學準備: 課件、課堂作業本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 故事導入
1、小朋友們,你們喜歡看動畫片嗎?我們一起來欣賞一段動畫片。(多媒體顯示畫面及音樂:星期天,3只小貓興高采烈地來到河邊釣魚,可是它們一會兒捉蝴蝶、一會兒捉蜻蜓。三心二意的)結果3只小貓一共釣了多少條魚?學生異口同聲:釣到0條魚。
2、你能用加法算式表示嗎?0 + 0+ 0=0(條) (師板書)
3、你能把它改寫成乘法算式嗎?把你想的乘法算式說給同桌聽。誰來說說你是怎么改的?
板書:(1)0×3=0 (條) (2) 3×0=0 (條)
4、在今后的學習中我們能不能像小貓一樣,做事三心二意的呢?(不能)我們應該怎么做呢?(對,我們做任何事都要一心一意,專心致志,希望同學們現在就這樣做。)
《乘法估算》教學設計(通用4篇)
《乘法估算》教學設計 篇1
教學內容:教材60頁例5及對應的練習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實際生活中運用估算的過程,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并養成估算的習慣。
2、重視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了解估算在生活中應用的必要性,發展學生的估算能力,讓學生擁有良好的數感。
3、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能應用合適的方法進行估算,形成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辨證觀點。
教學重點:掌握乘法估算方法,養成估算習慣。
教學難點:根據具體問題選用合適的方法進行估算。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目標
1、創設情境:秋天是旅游的好季節,學校準備組織大家去秋游,但遇到了一個問題,請大家一起解決。
出示:四年級同學去秋游,每套車票和門票49元,一共需要104套票。應準備多少錢?
你們能解決這個問題嗎?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算算。
學生想辦法,并匯報交流自己的方法。
列式:49×104
[設計意圖]由秋游這樣的學生喜歡的和數學的活動直接引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解決問題的愿望。
2、導入新課:同學們用豎式或用計算器都能計算出具體的錢數,你能不用計算,而用估算的方法解決這個問題嗎?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乘法估算
3、提出學習目標:對于乘法估算,你認為要研究哪些問題呢?
先由學生說一說,再出示學習目標:
。1)乘法估算的方法有哪些?
(2)在具體的問題中要選用什么估算方法?
二、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1、小組內個人展示
“乘數中間有0的乘法”教學設計及評析
教學目標:
1、掌握乘數中間有0的乘法筆算方法,以及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的、簡便筆算方法:估計出乘數中間有0的乘法的積的大致范圍,進一步體會算法的多樣化。
2、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相應的實際問題,并能合理地運用口算、筆算或估算,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3、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意識,培養小組合作交流的能力,樹立學習數學的信心。
教學過程:
一、問題情境
1、故事導入
有一天,3只小貓背著魚簍,拿著魚竿,高高興興地到河邊去釣魚,來到河邊后一邊釣魚一邊捉蝴蝶,一天下來結果怎樣呢?出示掛圖。
2、提出問題。
仔細觀察圖,提出問題。
[評析:運用一個有趣的童話情境,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情境圖,從圖中提出數學問題。問題是數學的心臟,有了問題,思維才有方向;有了問題,思維才有動力,激發自主學習的興趣。]二、建立模型
1、自主探索:初步認識一個數與0相乘得0的含義。
小組討論:能用不同的方法解答這一題嗎?
(1)用加法計算:0+0+0=0
討論:為什么三個0相加是0呢?
(2)用乘法計算:0×3=0
討論:0和3相乘等于0你是怎樣想出來的?
2、形成結論:
(1)你能知道0×7和8×0是多少嗎?
(2)從以上的學習中你會總結出什么結論呢?
小結:0和一個數相乘得0
3、出示例題2的掛圖,仔細看圖,理解題意。
(1)列式計算一個看臺有多少個座位?17×6=102(個)。
(2)估計一下,體育館一共有多少個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