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香課堂 篇1
——簡評陳建先老師執教的《天游峰的掃路人》
“一個教師,四五十個學生,心好像融化在一起,忘記了旁的東西,大家來讀,來講,老師和學生一起來研究。”這就是陳建先老師執教的《天游峰的掃路人》一課中,令我久久難以忘懷的場面。
縱觀陳老師整節課的教學,于大氣中隱含著深邃,在平和中張顯著個性。精心的設計,精妙的點撥,精彩的回應,牽引著學生的靈魂沉浮于字里行間,讓心靈浸染著墨韻書香。這充滿著濃濃書香的課堂,怎不讓人回味?
香自何處來
語文課需要智慧的投入,更是閃現智慧的課堂。這種智慧得益于教師深厚的文學功底,得益于教師巧妙的預設與生成,得益于課堂文化氛圍的創設。
(一) 閱讀·文學·文化
似乎這幾個關鍵詞所涉及的內容過于寬泛與精深,絕不是三言兩語所能贅述完的。但是,細細地品味陳老師的課,再慢慢地咀嚼這幾個詞語,也許你會有所發現:沒有教師堅實的人文底蘊,哪來對文本深入細致地詮釋;沒有對文本深入細致地詮釋,學生怎么會一步步與人物進行心靈的對話,并由此進入神圣的文學殿堂,使整個課堂彌漫著濃濃的文化氣息。
我們再來聽一聽陳老師在課堂上幾次深情地描述:
①說得多好啊!一顆愛心!一顆無怨無悔、甘于奉獻的愛心!因為有了這顆火熱的愛心,再大的工作量,他也不覺得累;再危險的工作環境,他也不動搖;再艱苦的生活條件,他卻怡然自樂。
②作者把老人的熱情比作了熱茶。茶熱,情更熱;茶濃,情更濃,茶香,情更真!“一杯熱茶”把老人的熱情寫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