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程的意義》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經歷從生活情境到方程模型的建構過程。
2、理解方程概念,感受方程思想。
3、通過觀察、描述、分類、抽象、概括、應用的學習活動過程達到學習水平的提高。
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設,初建相等關系模型。
1、師出示天平圖,
認識嗎?
師:天平可以稱出物體的質量是多少。
2、(媒體出示三幅圖)下面的三幅圖中,哪一幅能稱出兩只蘋果的質量?
(左右傾斜各一幅,平衡的一幅。圖略)
學生會選擇圖3,老師順著學生的思路出示圖3天平平衡圖
圖3為什么能稱出兩只蘋果的質量?
你能用一個式子表示出天平兩邊物體的質量關系么?
100+100=200
圖1和圖2為什么不能稱出兩只蘋果的質量呢?
你也能用一個式子表示出天平兩邊物體的質量關系嗎?
100+100>100、100+100<500
3、三個式子都是表示物體之間質量的關系,數學上把這樣表示兩邊相等的關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你的小腦袋里有等式嗎?說一個試試。
除了用加法表示的還有不一樣的嗎?(師板書學生說的其它的一些式子)
師:沒想到,同學們對等式是這么的熟悉。
二、借助基礎,拓展等式外延。
1、下面的幾幅圖中,天平兩邊物體的質量關系,哪些可以用等式表示?能表示的試著把它寫下來,不能的思考可以用一個什么樣的式子表示呢?
(書上四幅圖略)
選一個等式說一說它表示什么意思?
天平兩邊物體的質量關系,一種是用語言表達,一種是用數學式子表示,你愿意選擇哪一種?說說你的理由。(突出簡潔、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