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則喜正義之伸張,樂法律得施行,不屑媚俗,安于清貧。久矣疲命于雜務,掣肘各情形,荒于教子,未盡孝心……”2月23日,一則湖南某法官辭職信在微信朋友圈悄然走紅,網友盛贊辭職信文采飛揚、筆者文字功底深厚,感嘆辭職甚為可惜。
法官辭職信
如果不是這封文采飛揚的辭職信,湖南這位法官離職恐怕只會是“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激不起輿論半點的波瀾,也不會獲得眾網友的感嘆惋惜。其實,這些年來,司法系統的公務員辭職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了。工作壓力大,待遇報酬有限,而且還要受到體制的各種掣肘,心生離職的法官越來越多。可是,這樣枯燥乏味的事實,缺乏新聞的爆點,提不起媒體興趣。“好在”這位法官的辭職信受到網友的圍觀,得到了網友的盛贊,才讓這樣一起普通的法官離職成為眾人討論的熱點新聞。
誠然,不少人關注這則新聞,多是帶著獵奇的心理,想一觀這位法官的辭職信到底是何等文采飛揚。起初筆者同樣也是抱著這種心理來看這則新聞的,但在看完辭職信之余,卻心生追問,想要談一談此事背后存在的真問題。
從這位法官的辭職信中得知,他是一位“入岳法十載”“耕耘民商一線”的基層法官,入職以來,“不可謂不堅持”“不可謂不專注”而且也“未敢失卻初心”。如果這位法官的信中的言論為真,筆者不禁想問,到底是什么,讓這位熱心法律、心存正義的基層法官想到了離職。對此,法官在信中的回答是,“久矣疲命于雜務,掣肘各情形,荒于教子,未盡孝心”。換句話說,即為生活和工作不能兼顧,忠和孝不能兩全。而且更為重要的原因是,這位基層法官覺得,“今已累案牘、顯勞形,業務未見精進,激情日漸消弭”,也就是說,這位法官已經表現出來了職業倦怠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