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級上冊樹之歌教學反思 篇1
本課是一首介紹樹木特征的歸類識字兒歌,描寫了楊樹、榕樹、梧桐樹、楓樹、松樹、柏樹、木棉、樺樹、銀杏、水杉和桂花樹11種樹木,表現了大自然樹木種類的豐富。課文每句話的觀察角度各不相同。兒歌篇幅短小,讀起來朗朗上口。
在本課教學中,學生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讓他們找出課文中所描寫的11種樹木及他們的特點,并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出發點,課件出示各種樹木,讓大家更清晰的了解。展示各種大樹的圖片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了解關于樹木的知識,各種樹木的特點。
整體來說,課程環節完整,課堂比較活躍,學生的積極性較高,踴躍參與。在書寫時,學生容易將“壯”里的“士”寫成“土”,將“楓”中的“風”的“橫斜鉤”寫成“橫折彎鉤”,這些易錯的字,要在平時的教學中適當地讓學生加深記憶,讓其牢牢記住。
人教版二年級上冊樹之歌教學反思 篇2《楊樹之歌》是北師大版二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植樹”中的一篇主體課文,它是一首楊樹的贊歌。課文在這個季節里安排了這樣一個主題,有很強的時代性和時令性。為了讓學生了解人類與樹林之間的生生共息的關系,懂得愛護樹木,我是這樣安排教學的。
一、整體把握單元主題,靈活處理單元內的各項學生活動
我先講述《鄧爺爺植樹的故事》,以引起學生對本單元的學習興趣,知道植樹是造福萬代的事情,再讀詩歌《記住》,讓學生知道樹木和人類共生共息的密切關系,初步懂得要愛護樹木。接著帶領學生觀察校園的大樟樹,讓學生看看樹的外形,摸摸樹的枝干,聞聞樹的味道,聽聽風吹樹葉的聲音,和樹說說話,從而走進樹,親近樹,由此完成“語文天地”中的“用幾句話描述你熟悉的一棵樹!庇辛诉@些近距離的觀察和接觸,學生的日記自然有話可寫。這既培養了學生的語言的表達能力,又對樹有了更深一層的了解。學生日記的交流也很自然地把學生帶入了《楊樹之歌》的教學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