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家的人言“家是心靈的避難場所。”;厭家的人言“家是爭吵糾紛的根源。”而出自巴金筆下的家,給我們展現了一個逐漸走向衰敗的家。
多數讀過《家》的人都會贊美覺慧。認為他的反抗奮斗是青春熱情的表現。但他又何嘗不是加速這個家滅亡的禍首。眾人都想方設法維持這個家,而他卻不聽親朋好友的勸阻,參與罷課,參與請愿。從積極一面來說,在國與家中,他以大局為重,支持國家,他擁有不顧及,不害怕,不妥協的信念,反對覺新劍云的生活態度。他敢于打破封建的束縛和枷鎖,向純真的鳴鳳表達愛情,執著的他積極編寫書刊。但從相反的一面來說,覺慧與家族的規矩背道而馳。他的反抗在家族形成了惡劣的影響,從而加速了家族走向滅亡,當然,落魄的家必定會滅亡,但是,覺慧卻加速了這一切。
當然他的結局也并不美好,面對,鳴鳳,瑞鈺和梅芳的死,他不能忍受,離開了這個家。
當然不能說他不愛家,他也希望自己的家人和他一起爭取,自己憤斗,可是他并沒有在意,無形的封建思想已給他的家人帶來了心靈的鎖,這把鎖的鑰匙他沒找對。
也想聊聊陳建云。一個封建統治的畸形人,這個家中的一員,他從不反抗,也沒想過掙扎,他是家中最軟弱的人,但相比于覺慧,他更是家中合格的一人。但用當今的眼光,不果斷,無志向,更無計劃,是當今社會一個徹頭徹腦的失敗者。他只把自己對琴的愛看成一盞明燈,卻從不敢琴知道絲毫,只想的是自己身體不好,家境不富裕,一個悲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