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通過操作使幼兒感知圖形和顏色的合成和分解
過程:
1、導入環節,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t:小朋友今天陳老師想帶你們去參觀數學王國,你們想去嗎?我們一起開火車去吧。(幼兒閉上眼,口中念“咔嚓、咔嚓”開火車的聲音。教師邊出示范例圖——《圖形寶寶的家》)
2、游戲:送圖形寶寶回家
(1):通過實物圖片讓幼兒感知其兩個特征——形狀和顏色
t:嗚``````,火車到了,我們第一站是圖形寶寶的家,夷!圖形寶寶的家好奇怪啊,我們進去參觀一下吧。這里很多空房子到底是什麼顏色的圖形寶寶住的呢?在各個房間的旁邊都有顏色和圖形的指示標志。(幼兒自由回答)
t;哎!看了這麼久,怎麼都不見圖形寶寶呢?他們去那呢?
2):通過引導幼兒將圖形寶寶送到圖表中相應的位置——形色對應
t:哦!原來圖形寶寶都藏在你們的凳子底下,現在請你們把圖形寶寶送回家吧。ㄕ堄變悍謩e把圖形寶寶送到圖表中,然后教師與幼兒一同檢查有哪個寶寶住錯了房)
(3):通過變換圖表中圖形卡和顏色卡的位置,讓幼兒再次練習形色對應
(請幼兒閉上眼睛)t:圖形寶寶都出去玩了,我們跟它們做個游戲好嗎?
(教師把顏色卡和圖形卡換位置)t:好啦,它們都回來啦,有誰能把這些圖形寶寶送到他們的房間里。(請幾位幼兒送寶寶回家)
3、游戲——整理衣柜。用衣服卡演示,練習讓幼兒進一步感知形色對應
t:好啦,我們都幫圖形寶寶找到家,現在也該去參觀數學王國的下一站〈服裝店〉,請上車。( 幼兒閉上眼睛口中念“咔嚓、咔嚓”,教師把背景圖換成服裝店)
形色對應形成
物體的相對應位置學習
物體的相對應位置學習 warm up: songs (5’)
(1) head, shoulders, knees and toes.
(2) coconut
(3) hello song
review (10’)
subject: (1) know the relation of ball and box. they can say a sentence with in, on, under, behind, in front of, next to. (prepare ball and box.)
(2) know the relation of teacher and box.
for example: where is the ball? /where is milky?
the ball is . /milky is .
children can say “let me try”. he or she is chosen to take part in it.
review and presentation (10’)
《形色對應——分類》
活動目標:
1、物體的形狀和顏色進行分類。
2、用情景的學習方法培養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
3、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1、幼兒每人一套操作材料(一個小綠人,紅、黃、藍衣服/褲子各一)。
2、幼兒每人一個圖形寶寶(三角形或正方形)。
3、教師一套操作材料(二個小綠人,紅、黃、藍衣服/褲子各一,紅、黃、藍色圖卡,三角形、正方形各一個。
4、大分類圖一張,√兩個,小分類圖六張。
活動過程:
一、以導游的身份帶幼兒去數學王國——圖形寶寶家。
1、找圖形寶寶。引導幼兒觀察圖形的形狀和顏色。
關系對應教案(通用2篇)
關系對應教案 篇1
教學目標:引導幼兒在下面找到從起點到終點所以對應路徑的顏色并涂色。使幼兒感受到從起點出發到達不同的終點,要走不同的路,幫助幼兒理解起點,重點與路線之間的對飲骨關系。培養幼兒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的習慣。
使用本頁之前的活動
1、生活經驗
平等在幼兒園活動或散步時,教師有意識的引導幼兒觀察,走不同的路徑會到達幼兒園不同的地方。
如:上樓到大班,下口到小班等。
帶幼兒園外出,例:參觀幼兒園,教師可以向幼兒介紹,走那條路能看到什么動物或到達什么地方。
如:進了動物園的大門沿著右邊的路一直走就能看到猴山,沿著左邊的路一直走就能看到熊貓館。
2、學習經驗
在進行此內容之前先完成情景主題“小紅帽”中有關路徑題的討論
師生互動活動
1、活動材料
磁性教具:動物卡,顏色性卡。
路徑線路圖。
2、活動過程
活動過程一:
[1]教師在黑板上畫出一個簡單的路徑圖,中間是路,兩各有一個橢圓形。
[2]請幼兒任選兩個不同的動物卡分別放在兩個橢圓形里;路徑圖上自己喜歡的顏色,或任選一種顏色卡放在路徑上,表示路徑的顏色。
幼兒用書:
1、讓幼兒翻開書。先看上圖,圖上有哪些小動物?
2、說一說胖胖豬到其他小動物家應該走什么顏色的路?
3、按照上圖胖胖豬到其他小動物家路徑的顏色,在下圖空白格里涂上相同的顏色。
結束活動:教師總結,幼兒有序收書。
關系對應教案 篇2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的對應能力、觀察能力及語言能力。2.幼兒能夠進行5以內屬于量對應的游戲,讓幼兒理解實物與半抽象物之間的一一對應關系。3.提高幼兒對數學的興趣,幼兒感受數學知識的實用性。
《一一對應》教案(精選3篇)
《一一對應》教案 篇1
學習一一對應(數學)
目 標
讓幼兒學習把相關物體進行一一匹配,獲得對應經驗。
準 備
1.實物:碗、勺、梳子、鏡子、毛巾、臉盆等。
2.動物和相應的食物卡片多種,填空練習的卡片若干。
3.配套幼兒用書《數學》上冊。
過 程
1.游戲《找朋友》
(1)教師出示實物,啟發幼兒說出各種實物名稱后,再討論哪兩種實物可以做朋友,為什么?(發現實物之間的關系)請幼兒動手把它們一對一對地配好。
(2)啟發幼兒在室內找有關聯的物品,比一比誰找得又對又快。如:黑板與黑板擦,掃帚與簸箕等。
2.游戲《喂小動物吃食》
教師出示動物卡片,并從左到右擺成一行,然后引導幼兒討論:每種動物最喜歡吃什么?讓幼兒找到相應的食物卡片-一對應地擺在下方。
3.分組活動
幼兒分成四組活動。第一、二組:對應擺放實物卡片。如教師先從一個袋中取出花、帽、傘、手電筒等卡片擺成一行,再請幼兒從另一個袋中取出有關聯的卡片(蝴蝶、圍巾、雨鞋、電池)一一對應擺放。
第三、四組:填空格。如空格上一排畫有雞、碗、書、籃球筐等,小朋友在下方空格內填畫相應的東西(蛋、筷子、筆、球)。
4.教師或家長指導幼兒利用幼兒用書第4頁的內容進行補充練習。
《一一對應》教案 篇2一、說活動教材
小班幼兒在學會了區別“ l ”和“許多”的基礎上,可以學習比較兩組物體數量的相等或不相等,即所謂的“一樣多”和“不一樣多”。在比較的過程中通常會運用一一對應的方法。對應一般有兩種:重疊對應(即將第一組物體從上到下或從左到右排成一行,再把第二組物體一個一個分別疊在第一組物體的上面 )。并置對應 (即把第一組物體排成橫列或豎行。第二組物體一一對應分別擺在第一組物體的下方或左、右方)。一一對應的內容大致可以分為物與物的一一對應和物與數的一一對應。比較常見的形式有 :相關物體的匹配、數和量的對應匹配、顏色的對應、形狀的對應、大小的對應等。小班第二學期的幼兒對5以內的 數量關系 、物體的明顯特征 (顏色、形狀、大小等)、物體簡單的排列(橫排、豎排)以及生活中常見的相關事物 (小兔與蘿卜,小貓與魚等 )有了一定的經驗積累,為進行一一對應的教學做了較好的鋪墊。他們對操作性較強的游戲活動較感興趣,一一對應的活動正是為幼兒提供了直觀生動的操作機會,使幼兒在玩一玩、排一排的過程中感知到抽象的數、物之間的邏輯關系。
情境數學:數序與點陣式對應
教學準備:幼兒用書、圓點卡、彩筆學習經驗準備:在進行此內容之前完成本冊兒童用書的1—10的數字辨識及情境主題 “我的家”教學目標:使幼兒進行數序的復習,培養幼兒的觀察和空間的對應能力。教學過程:一、 師幼互相問候幼兒操作1. 翻開幼兒用書2. 請幼兒看一看作圖圓點上有什么,圓點上的數字是怎樣排列的。3. 從有數字1的點開始,依照圓點上數字的順序用線把圓點連起來。4. 再在右邊畫出同樣的線路圖。5. 提醒幼兒注意觀察每組數字排列位置的不同。二、游戲:找位置玩法:1. 場地上有4各圓點,按三角形排列,2. 教師為幼兒準備數字卡和圖卡,圖卡上有和場地相同圓點,圓點上有數字。3. 幼兒自選一張圖卡,并依照圖卡上的數字位置,將數字卡放在場地圓點相應的位置。4. 依照圓點上數字的順序從有數字1的圓點走到有數字4的圓點。5. 其他幼兒檢查其數的擺放以及走點的順序是否正確。6. 幼兒輪流游戲。7. 隨著幼兒游戲水平的提高,圓點數可增加。三、結束活動教師總結,幼兒有序整理自己的物品。